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發布《2017年中國商業銀行運行展望》。報告認為,市場主體理財需求旺盛背景下,2017年銀行理財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但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高基數及資產荒等可能使銀行理財增速進一步放緩。理財回歸資管大背景下,非保本理財產品占比將進一步提高。凈值型產品盡管被寄予厚望,但卻壓力重重。在銀行理財規模快速增長、優質資產稀缺及銀行資管投研力量難以滿足大規模資金投資需求背景下,委外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但受監管趨嚴等影響,增速或將放緩。預計2017年上市銀行債券投資有望保持25%左右的增速,但受業務到期、優質資產缺乏及監管等影響,應收款項投資科目將繼續被動收縮,甚至可能拉低投資項下的整體增速,部分股份制銀行的投資類資產占比或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2016年底,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相繼推出了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的政策以及《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這兩項政策措施是監管層“去杠桿”監管思路要求的延伸,在2017年正式落地后將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納入廣義信貸將直接推高商業銀行廣義信貸增速,也會對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測算產生影響,商業銀行要實現宏觀審慎評估達標則必然會放慢表外理財業務的增長。然而對委外業務而言,表外理財業務整體增速放緩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委外投資的資金供給,但出于提高業務整體收益率等因素的考慮,委外業務受重視程度可能進一步提高,委外投資的規模仍有繼續增長的動能。相對來說,政策調整對表內信貸資產影響有限,調整后商業銀行通過非標投資的形式把表內業務轉移至表外來規避監管的需求將大幅減少,商業銀行也會更傾向于把表內資產的增長放在優先地位。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