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及移動消費服務行業發展火爆的今天,若是提出移動互聯網相關產業將會面臨市場逐漸飽和的困境,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然而已經有很多數據顯示,這一行業增速正在逐步降低,不久將由增量市場轉換為存量市場。
通過對比移動互聯網接入設備及用戶數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雖然移動互聯網整體產業仍在高速發展但是用戶總量的天花板已經出現,未來相關產業也將邁入低速增長甚至出現下行拐點。僅就接入移動互聯網必備工具中占比80%的智能手機來看,2015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速已經下滑到了2.5%,并且近兩年來銷量增速也不高,分別為26.6%與8.1%,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增長率小幅回升但依然只有6.7%。目前手機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存量市場特征,在國產的華為oppo等廠商出貨量高速增長的情況下iphone全球銷量暴跌了32%。
拋開移動互聯網接入設備的增速再來看用戶在移動設備上的使用時長。由于使用時長不太便于量化統計公開資料中數據間會有差異,但綜合來看TNS與eMarketer2015年平均全球每日手機使用時長的數據分別為2.9小時與3.2小時,差異不大比較可信,其中國內手機使用時間為3.9小時超過了平均使用時間,在刨去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后四分之一時間已經被手機所占據,希望用戶拿出更多的時間來光顧各種移動端服務已經太難,唯一的增長空間僅在于存量市場中的博弈。從投資活動蕭條的角度也可以看出目前移動互聯網行業遇到了一些問題:2016年第一季度移動行業投資退出案例僅僅增長了12%,總量只占去年同期不到3/4。
就像房地產行業的景氣程度指標會領先家裝市場一到三年一樣,移動互聯網基礎設備市場的飽和預示了移動互聯網消費服務產業飽和的日益臨近,移動端的人口及流量紅利究竟還能持續多長時間將會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關注的焦點。
分行業來看,與以往互聯網的普及及電商行業的發展中最快增速僅有約60%不同,移動電商零售整體規模增速從12年以來的496%、295%、240%逐漸降低到了15年底的117%,移動電商發展呈數倍增長但同時增速衰退也是前所未有,互聯網網民增速從最高點53%下降到19%用了四年的時間,傳統電商增速從高峰65%降低到36%也用了四年的時間但移動電商只用了一年就已經完成,自營電商代表性京東和聚美優品的財務數據也印證了這種趨勢,京東16年1季度財報顯示移動端訂單增速為160%而去年同期增幅則為330%是現在的一倍多,結合阿里、京東移動端占總交易額滲透率已經達到了71%和85%,可以猜測移動電商低速增長時代離我們也許已經不過兩年。
在另一移動行業代表的移動支付行業中,第三方支付增速已經從14年391%的增速降低到了15年的67%,下降的速度比移動電商更甚增長率僅為上年的約1/6。可見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各種移動端行業呈現出了爆炸性增長與快速成熟的特性,越晚出現的行業表現越發明顯,因此大部分移動端行業玩家應該做好將要面對低增速市場的準備了,提升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而不是一味地相互爭奪既有用戶才是在未來存量市場中繼續獲得發展的正確方向。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