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車庫需求急迫,市場空間超8000億。截至201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72億輛,預計2017年汽車保有量將突破兩億輛大關。2009-2014年期間,每年新增車位需求和每年實際建設停車位數量的缺口不斷擴大, 2014年供需缺口達到1770萬個;六年累計新增車位需求9740萬個,累計建設停車位4335萬個,缺口達5400萬個左右,形勢嚴峻。
高效立體停車庫解決土地資源短缺問題,假設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到3億輛,按照1:1.曲偉金榮5的國際通行標準配套停車位計算,則需要4.5億個停車位。在滲透率為10%的情況下,需要機械立體停車設備4500萬個,目前機械式停車位保有量330萬個,按照2萬元/車位的價格計算得知,未來停車設備至少8340億的潛在市場空間。
過去幾年立體停車庫行業增速放緩。2015年新增立體車庫泊位數61.7萬個,同比增長5.2%;行業自2011年增速達到35%以后,增速一路下降,5年復合增速22%。2015年,全國立體停車庫行業銷售額突破110億,同比增長2.9%,自2012年銷售76億增長33.7%后,銷售額增速也不斷下降。
地產配比需求驅動力弱化,公共配套需求崛起。從新增立體停車庫的下游需求來看,主要為住宅小區配套、公共配套項目、單位自用三大塊。其中,住宅小區配套所建的機械式停車庫占比最大,2015年占比達到54%,增長僅3.1%;公共配套項目占比24.8%,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有逐年上升趨勢;單位自用車庫項目占21.1%,比重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
我們預計未來公共配套立體停車庫需求有望占整個立體停車庫需求的40%,整個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而2015年公共配套立體停車庫市場規模只有27億元,空間巨大,我們預計有可能出現每年翻番增長的局面。
供給側改革,行業拐點將至。政策的供給側改革:
1、停車收費逐步市場化,違法停車管治加強;
2、簡化審批程序,明確車位產權歸屬;
3、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 參與立體停車庫項目;
4、發行停車場建設專項債。產品創新的供給側改革:地產配套需求導致的停車設備低價、同質化競爭狀況改變,公共配套和老舊小區改造需求引致的全自動化和個性化停車設備開始迅速增長。
投資回報提升,停車運營大有可為。長遠來看,物聯網停車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有效解決停車難的額問題,未來將創造巨大的投資機會。
更多最新市場調研報告,投資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請訪問靈核網最新研究成果《2016-2020年中國自動化立體倉庫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分析報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