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房地產不景氣。
從98年開始,中國經濟投資以基礎建設為主,房地產開發,加上城市經營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與建筑相關的弱電專業紅紅火火。98年之后大量弱電規范開始制定執行,弱電作為一個建筑的行業開始獨立發展。但現在房地產行業、城市經營整體出現問題,大家不說也知道。未來建筑行業整體不景氣~~~弱電行業的好日子到頭了。
可能有些人會說,還有第二次城鎮化改革……不過我的看法,城鎮化基本就是4、5線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小,投資有限。一個項目,只有有大量投資的時候,才可能多投資弱電方面的東西。那些弱電精品工程,哪個不是錢堆出來的?如果錢少,自然就搞點基礎弱電就行了。而小城市沒錢!
2、行業不清晰,投資者無信心
弱電行業一直都是一個別人瞧不起的行業。雖然你可以包裝,說這個是高科技,但是一個事實不能否定,就是資本從來不眷顧這個行業。從來沒有風投、基金對這個行業進行投資,這個行業沒有高回報。哪怕是以弱電上市的公司,也不喜歡弱電的概念。這些上市公司一般都會說“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等等,寫“智能建筑”的非常的少。因為這根本就是個不賺錢的行業,你寫智能建筑,別人不買你股票!ok!?
3、平行行業大發展
上面說了,弱電不吸引人。但問題是和弱電差不多的行業很吸引人!這個行業有可能成孤島……似移動互聯,智能家居這類東西現在了不得。曾經的一卡通,未來可能被手機取代。安防監控,小米,360已經介入。wifi一出,布線已經茍延殘喘。樓控未來更多的是被綠色建筑整體考慮。被智能家居,移動互聯兩個行業影響,未來的弱電產品設計向扁平化和無線化發展,這是趨勢。
何必還要專業弱電施工隊呢?
移動互聯,智能家居概念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研發,日新月異。一個產品的立案到研發,研發到推廣,最后翹掉。可能這個時間比一個弱電項目還短。弱電人被扼住咽喉,再說本來大家本來都沒啥核心競爭力。
4、國內環境變化
2年以來,國內由于反腐力度加大,國內項目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少~~~我很遲鈍了,因為很多自己沒有經歷。但現在項目這些溝溝抄抄的東西肯定會更少。
5、行業精英流失
弱電的高利潤,取決于一批專家級或者精英級的人物的“忽悠”。我們必須感謝他們,他們讓我們這個行業還能養活人……
一般模式為:
官員或者領導有權力,權力尋租。中間人(銷售)穿針引線,尋找合適的弱電公司(施工隊)。專家精英通過“忽悠”高科技使得這個項目顯得高大上。最后拿錢……
真正專家、精英是這個行業的推動者。因為沒有他們,可以說甚至這個行業都不存在……他們是活躍者,把這個行業活躍起來了。可能有些人看不起他們,但是沒有他們的弱電行業,真的只剩下安裝工了。目前的行業利潤已經不發滿足這些人的要求了。或許剩下的利潤還可以養活民工,但確實養不活現有精英了。這批人一定會跳到其他行業去,他們的資源更加豐富。so,最先走的一定是他們。。。留一個類似邊緣、臨工性質的行業空殼給后來人。
6、國家政策調整
智協,直接說這個智能化行業回歸建筑本身。資質簡化,入行門檻更低。一片蕭條……集成資質的取消,直接讓超大弱電企業完全喪失優勢。和軟件企業直接PK,在行業外在撈一點的能力沒有了。行業內,資質淡化。勢必更多競爭對手進入。。。
7、大型公司,資本進入,智能化結構被拆散
以前弱電行業不值錢。記得前幾年,整個智能化就幾百億、1千來億。
過了幾年,增長了。有很多關聯性的公司拓展業務,這個行業也插一腳。比如電信,各個公司都有接入當地弱電工程。這些公司,本身有自己的業務,當然經營方式也不會常理出牌。
當現在當互聯網巨頭介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這些公司本身的使命就是顛覆傳統,原本脆弱的行業體系支離破碎。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