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黑龍江省假冒偽劣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綠色食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對消費者和誠實經營的企業利益造成損害,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造成了綠色食品的信譽危機。
(一)品牌雜亂且競爭力弱
盡管通過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企業進行整合,企業競爭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產品種類較少,品牌多且雜亂,品牌競爭力弱等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用于產品宣傳和品牌建設的資金不足,很多品牌缺少文化內涵,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嚴重制約了品牌建設和規模擴大。二是綠色食品生產和經營多以分散的農戶為主,企業組織規模化程度低,嚴重阻礙了綠色食品品牌的創建和經營。
(二)營銷手段落后
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黑龍江省大多數綠色食品企業市場營銷觀念淡薄,對產品形象和聲譽、顧客滿意度、忠誠度和鞏固率重視不足,營銷手段較為落后,主要體現在:一是生產企業缺乏完善的營銷策略,產品市場影響力小,購買率低,企業難以達到預期的收益。二是營銷渠道和網絡不健全。目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的終端渠道主要是超市,但絕大部分超市沒有建立綠色食品專柜,綠色食品多散見于普通食品中。這不僅耗費了消費者選購綠色食品的時間,也不利于綠色食品品牌的集中推廣。
(三)現代物流業發展滯后
近年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物流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很多問題:一是綠色食品流通渠道不暢通,物流成本偏高,各個環節損耗嚴重,流通渠道單一,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現代流通體系。二是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一方面農村道路建設相對滯后。農村交通不暢通,路況不良,使綠色食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偏大。另一方面物流通信設施發展滯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和統一的規劃管理,信息不對稱,服務針對性不強,信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
(四)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區域品牌發展的主要障礙。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企業自身資金短缺。黑龍江省一些龍頭企業自有資金滿足不了發展需要,還存在信用度低,償債能力弱等問題。二是金融支持較少,銀行對于中小型綠色食品企業存在一定的惜貸現象,即使放貸條件也十分苛刻、利率優惠較少。三是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扶持力度較弱。
(五)技術力量薄弱
綠色食品及其主要加工原料是高科技的物化,先進嚴格的技術體系是綠色食品質量的保證,也是提升綠色食品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與發達省份相比,黑龍江省在綠色食品加工技術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缺乏科技創新意識,在產品研發、設備革新、引進高技術人才等方面投入較少,同時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綠色食品的生產、加工、冷藏、運輸和包裝等產業鏈不配套,制約了綠色食品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二是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研發專業人才匱乏,影響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同時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與科研機構缺少合作,“產學研”體制建設不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與產出(產量、產值、利稅)相比,2006-2010年技術人員和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占總職工人數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表明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企業存在科技創新滯后現象。
表1 2006—2010年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加工企業投入與產出情況
年份
|
產量(萬噸)
|
產值(億元)
|
利稅(億元)
|
固定資產(億元)
|
職工人數(萬人)
|
技術人員(萬人)
|
中級職稱以上(萬人)
|
2006
|
539.7
|
182.3
|
14.6
|
111.3
|
7.0
|
1.5(21.4)
|
0.5(7.1)
|
2007
|
853.7
|
235.9
|
22.6
|
132.5
|
7.0
|
1.5(21.4)
|
0.6(8.6)
|
2008
|
730.0
|
232.6
|
31.4
|
135.7
|
13.2
|
1.4(10.6)
|
0.7(5.3)
|
2009
|
768.0
|
241.4
|
32.6
|
139.2
|
14.9
|
1.5(10.1)
|
0.7(4.7)
|
2010
|
800.0
|
300.4
|
35.3
|
135.3
|
15.9
|
1.4(8.8)
|
0.7(4.4)
|
2006-2010年年均增長(%)
|
10.3
|
13.3
|
24.7
|
5.0
|
22.8
|
-1.7
|
8.8
|
資料來源:《黑龍江統計年鑒》(2001-2011)。括號中為占職工人數的比重。注:此表將技術人員和中級職稱以上人員作為科技投入。
(六)假冒偽劣現象嚴重,市場秩序混亂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假冒偽劣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綠色食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對消費者和誠實經營的企業利益造成損害,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造成了綠色食品的信譽危機。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缺乏了解,無法辨認綠色食品的真偽和質量,為一些不法商販投機取巧、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提供了條件。同時,一些營銷能力較弱的小企業為了爭奪市場,降價傾銷,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阻礙了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檢測技術較落后,難以有效完成大規模的質量檢測工作,致使大量不合格的綠色食品流入市場,影響了綠色食品的整體形象。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