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主要體現在企業總數、產品總數、總產量、年銷售額以及產地監測面積五項指標中,2000—2011年,這五項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6.9%、18.8%、23.9%、27.2%和21.6%。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食品的安全、衛生與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密切相關。綠色食品作為安全、優質、健康、營養的食品,代表著食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成為人們未來消費的主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是適應農業結構調整、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實現人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主要指標保持穩定增長,但在宏觀管理、政策扶持、科技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不足。因此,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方式亟待轉變,在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研發力度的同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促進綠色食品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總量及規模穩步擴大
近年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主要體現在企業總數、產品總數、總產量、年銷售額以及產地監測面積五項指標中,2000—2011年,這五項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6.9%、18.8%、23.9%、27.2%和21.6%(見表1)。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總量及規模穩步擴大,逐步向支柱產業邁進。
表1 2000—2011年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主要發展指標變化情況
年份 |
企業總數(個) |
產品總數(個) |
總產量(萬噸) |
年銷售額(億元) |
產地監測面積(萬畝) |
2000 |
195 |
165 |
280 |
72.3 |
750 |
2001 |
197 |
281 |
508 |
127 |
1035 |
2002 |
221 |
470 |
600 |
150 |
1452 |
2003 |
295 |
585 |
710 |
190 |
1813 |
2004 |
329 |
712 |
1110 |
327 |
2380 |
2005 |
344 |
797 |
1500 |
400 |
3490 |
2006 |
403 |
1054 |
1836 |
476 |
4150 |
2007 |
462 |
1065 |
2121 |
635 |
4680 |
2008 |
490 |
1430 |
2650 |
650 |
5170 |
2009 |
447 |
1133 |
1784.4 |
717 |
5924 |
2010 |
416 |
1067 |
2750 |
750 |
6134.5 |
2011 |
407 |
1097 |
2950 |
1020 |
6430 |
年均增長 |
6.9% |
18.8% |
23.9% |
27.2% |
21.6% |
資料來源:《綠色食品統計年報》、黑龍江在業信息網、黑龍江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資料整理。
(二)綜合效益日益提高
綠色食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明顯,售價比普通農產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產品高出1倍以上,80%以上的綠色食品企業實現了增效,并帶動農戶增收20%~30%。2010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以及農民人均綠色食品收入分別為6210.7元和1100元,而2011年這兩項指標分別增至7590.7元和1669.8元,農民人均綠色食品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從17.7%提高到22.0%。綠色食品收入已經成為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綠色食品產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體現在農業內部各部門的比例調整和產業布局調整兩個方面。隨著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黑龍江省的綠色種植業、綠色養殖業、綠色加工業的比例趨向更為合理;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產業布局的調整,有利于優勢綠色食品的發展,增強區域比較競爭優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基地生產格局。如以五常為中心的綠色水稻產業帶,以呼蘭為中心的綠色奶牛產業帶和以大興安嶺為中心的山特產品產業帶等都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優秀成果。
傳統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施用農藥,引起土地有機質下降甚至板結,導致湖泊水庫和地下水的污染,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而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加工注重對產地環境質量和生產過程的監控。通過對以上兩個環節的嚴格監控,能夠有效防止土地和農作物被污染,形成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推動了黑龍江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