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我國北方沿邊地區是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重要地區。《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根據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的《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延邊開放開發規劃》(下稱《規劃》),黑龍江和蒙東開放開發將納入國家戰略平臺,成為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沿邊重要經濟增長區域,未來在向北對外貿易的規則、性質、規模、方式、通道等方面將會突破諸多瓶頸。
作為《規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外貿專家組組長、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宋魁分析,對俄羅斯、蒙古“規則、政策、人情”缺乏了解,是目前向北開放的主要障礙,雖然向北開放帶來重大投資機遇,但風險猶存。
向北開放的國家意志
“《規劃》最大看點是定位問題,就是黑龍江和內蒙古的向北開放被納入國家戰略的平臺上,體現國家對向北開放的高度重視。”宋魁表示。
“這是國家為黑龍江省量身定做的區域規劃。”黑龍江省發改委地區處處長盧玉春表示。
無論黑龍江還是內蒙古,《規劃》的批復都是重大發展機遇。《規劃》的范圍包括黑龍江全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總面積為70.7萬平方公里。
“從面積上看,黑龍江占了總面積的2/3;從行政區劃看,黑龍江占有14個地市級行政單位的13個;從人口比重看,黑龍江占了90%以上,所以說這是國家從戰略層面上著眼黑龍江經濟發展全局量身定做的區域規劃。”盧玉春告訴記者。
統計數據顯示,黑龍江是我國對俄經貿合作第一大省,2012年對俄貿易額為213億美元,約占全國的1/4;2012年黑龍江核準在俄投資協議總額40.6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礦業、林業、農業、工程承包等領域。
“沿邊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我市意義深遠。”呼倫貝爾市發改委副主任寇子明表示,《規劃》覆蓋呼倫貝爾全境迎來戰略機遇。
《規劃》給予呼倫貝爾的定位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生物制藥和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特色旅游基地”;還將滿洲里等該市的5個旗市定位為國家沿邊開放的“先導帶”旗市,海拉爾區、扎蘭屯等4個旗市則是沿邊開發開放的“帶動區”旗市,特別提出海拉爾將作為向北開放的中心城市。
與黑龍江不同的是,除了對俄開放,呼倫貝爾還肩負著密切中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任務。《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2~2020年)》確定了“支持呼倫貝爾市打造中俄蒙合作先導區”。
“呼倫貝爾市與俄蒙地區合作開放開發條件優越。”寇子明告訴記者,呼倫貝爾毗鄰的俄方后貝加爾邊疆區、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斯克州等東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林木、油氣、礦產、化工、旅游等資源富集區;毗鄰的蒙方東方省、肯特省、蘇赫巴特省,是蒙古國能源礦產、農畜產品、動物植物資源富集區。
對外經貿合作四大變化
作為《規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宋魁告訴記者,《規劃》也蘊含著“對外貿易的規則、規模、性質等多種新變化”,可以看出未來“我國向北貿易的四大變化”。
首先是規則變化,隨著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沿邊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意味著過去影響雙方經貿往來的不確定因素將減少,更多按照世界貿易規則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