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理念,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控制PM2.5污染排放量的號召,中石化北京石油大力推廣液化天然氣LNG,助力北京打造綠色之都。
LNG:一種清潔、高效的優質能源
近年來,液化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很多國家都將LNG列為首選燃料。LNG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迅速提升,成為全球增長最迅猛的能源產業之一。
LNG是液化天然氣的英文縮寫,是一種清潔、高效、安全、污染小的能源,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等特點。將LNG用作汽車發動機燃料,發動機僅需作適當變動,運行不僅安全可靠,而且噪聲低污染小。
“只有純凈的天然氣,車輛用起來才穩定,對環境也有好處。”北京石油天然氣業務管理處負責人閆德林說,在廣東,用戶就有這樣的體驗——使用LNG的車輛行駛更穩定。化驗結果也表明,由于天然氣在液化過程中把絕大多數雜質都去掉了,所以LNG的甲烷多,其它烴類少,不能燃燒的雜氣和雜質少。因此LNG是天然氣中最清潔的一種使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優于管道壓縮天然氣。
除清潔外,LNG加液裝置對老百姓來說,最大最直接的感受是“加注速度快。”這讓目前使用LNG的公交車司機們很高興。“像水似的流。”公交車司機張師傅說,300-400L的油箱,如果是加滿柴油,有時需要十幾分鐘,但是加液的整個操作,3分鐘左右就能完成。
設備制造廠家介紹,由于LNG溫度低,對設備安全要求極高,北京石油使用的加液設備均為全不銹鋼整體焊接的設備,導電性好,安全流速也就相應加大了。即便是車輛的LNG儲罐溫度高了,要有個放氣卸壓過程,其整體加液的時間也比加油的時間短。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液過程中,加液員對設備的變化要特別關注。特別是壓力,壓力高于規定值就要開閥卸壓。操作流程的繁瑣及安全保護的“厚重”,使得加液的難度和管理難度都變大。面對這樣的困難,閆德林說:“不論是一線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都很辛苦,但是能為北京市的藍天做貢獻,再苦也值得。”
據資料顯示,在所有的清潔燃料中,天然氣以其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經濟可行,被世界許多國家視為目前最適宜的汽車替代燃料。汽車使用天然氣作為動力燃料,其尾氣排放中CH化合物減少60%,NO化合物減少50%,CO減少80%以上,CO2含量少,并且基本不產生SO2,其它有害成分的含量、顆粒物排放也大大低于汽、柴油汽車。按我國國際GB3845“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測量方法”測量,在怠速狀態下,排放物中的CO約為汽油汽車的1/10左右,CH化合物含量約為1/2。專家認為,推廣使用天然氣燃料,對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環境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市場前景看好
為推廣LNG,中石化北京石油按照國家《汽車加油加氣設計與施工規范》和《天然氣》等相關加氣站建設和天然氣的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從裝置到制度、從操作標準到人員培訓、從流程的銜接到建站形式的選擇與管理,積極探索解決技術和管理等難題,使LNG慢慢地深入到了百姓生活中。
2012年3月13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與北京市政府簽訂《聯合推廣LNG清潔能源公交車輛戰略合作協議》,協助政府置換LNG公交車并負責LNG清潔能源車輛的標識設計,同時建設相應的LNG加氣裝置為清潔能源車輛提供加氣服務。隨之,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與北京燃氣集團迅速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究開展清潔能源推廣工作。
中石化北京石油于2012年8月啟動LNG的發展計劃,9月27日就建成了平樂園、左安路兩座加氣裝置,并于9月30日投入運營,分別為52路和99路約80輛公交車提供LNG。這標志著中國石化在首都地區LNG業務實現了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香泉環島LNG加氣站、門頭溝BRT4加氣站、西苑公交樞紐加氣站均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中石化北京石油運營的LNG加氣站已達5座。今年年底還會陸續建成一批,現今正處于選點、選設備和選擇建站形式的過程中。
閆德林表示,之所以在北京如此大范圍推廣LNG公交車,是因為LNG公交車尾氣排放中的NO2、CO2含量比用油車輛可分別降低98%和30%。加之LNG價格約為油品價格的3/4,綜合使用可節約燃料成本10-30%。一輛公交車尾氣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50輛小汽車的排放量,如果將全市1.5萬輛公交車都改用清潔能源,相當于改造了75萬輛小汽車。這對改善首都大氣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多重發展瓶頸待破
近年來,全球LNG的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LNG作為稀缺清潔能源,正成為世界油氣工業新的熱點。可以預見,在未來10-20年內,LNG將成為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主力軍。但在LNG成為萬眾矚目的能源新寵之時,其市場發展也面臨著多種制約性瓶頸。
首先,我國天然氣進口量持續增加,對外依存度過高。200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45億立方米,2012年攀升至147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5%。我國從2006年開始進口天然氣,當年進口量僅為0.9億立方米,到2012年進口量已達425億立方米。且隨著中亞天然氣管道及一批LNG接收站的投運,進口天然氣的比例還將不斷上升。
其次,LNG的加工和運輸成本高昂。天然氣的自然屬性決定其要在零下161℃液化,在運輸過程中,要用特殊LNG輪船運輸,運達目的地后有些可以直接使用,但有些需再次氣化方可進入天然氣管道。如此繁瑣的過程使得LNG在中短途運輸方面成本過高,限制了其市場擴大化。
再次,我國尚未建成較為完善的LNG市場體系。民眾對LNG產業認知度不高,對LNG的“綠色”特征認識不夠,對“以氣代油”概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甚至質疑。這需要企業與政府加大合作力度,尤其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油氣企業與汽車、船運等相關產業密切合作,共同努力開拓LNG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