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北京最近把能源密集型污染企業遷出首都的行動遭到了周邊地區政府的抵制,它們對接收更多老舊企業的熱情不高。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9日報道,近幾年來,北京一邊將重工業遷出首都,一邊鼓勵發展污染較少的服務業。這一努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得到了大力推動,當時有近200家化工、焦化和煉鋼廠遷出首都。北京西部一家始建于1919年的大型煉鋼廠把它的生產業務向東南遷移了約140英里。
但由于北京的空氣質量依舊糟糕,交通常常陷入擁堵,經濟規劃機構希望繼續搬遷企業。報道稱,這一舉措是一項更廣泛行動的一部分,即加大北京與其鄰居河北省和天津市的一體化程度。2014年2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公開對該計劃予以支持,稱人口超過1億的京津冀地區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北京第一批外遷公司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裝紡織、鑄造等門類。但天津和河北的官員迄今為止反應冷淡。
河北省承德市的一名地方官員對《中國房地產報》說:“第一批外遷的公司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這樣的企業到哪里都是負擔,所以目前天津、河北承接的熱情不高。”
據報道,討論最多的計劃之一是把服裝批發市場,尤其是位于北京西部的動物園批發市場外遷。該批發市場得名于附近的北京動物園,因售賣各種廉價服裝而為購物者所熟知。雖然并非明顯的污染源,但城市規劃機構2014年1月說,動物園市場使交通過于擁堵,需要外遷,可能定址河北。
報道稱,對搬遷計劃的猜測導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3月份,在河北省提出保定市可能承接首都部分功能時,有報道稱,人們對當地房地產的興趣大增。但后來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這一興趣似乎并未導致房屋銷售量出現顯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