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表示,受進口煤炭擠壓、煤電互保政策限制,產煤大省山西煤炭生產和運銷收入大幅下滑
山西煤企正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煤炭大省山西在此次煤炭行業低谷中所遭遇的困境中顯得尤為突出。
記者連續多天在山西的走訪調查中發現,山西煤炭正在不斷遭受進口煤的擠壓,內蒙古和陜西的煤炭也在低價涌入,而國內部分省份更是出臺“煤電互保”政策限制外省煤。盡管山西煤炭企業尚未大規模停產,但庫存高企,量價齊跌,山西煤炭生產和運銷收入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山西省煤炭行業利潤大降近七成。
而就在此時,秦皇島港口一紙上調港雜費2元/噸的文件更是讓包括山西煤企在內的煤炭行業雪上加霜,這讓本就處于瀕臨虧損邊緣的煤企售煤成本再次攀升。山西煤炭行業正在遭遇困境。
遭遇四面楚歌
煤企庫存高企
隨著煤價不斷下跌,煤企的處境愈發窘迫。自5月開始,地方保護主義開始出現,試圖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煤炭行業。
河南、山東等地相繼出臺“煤電互保”政策,欲對本省煤企進行政策傾斜,強制省內電廠優先選用省內煤。
在位于太原市長風街115號的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大廈,山煤國際董秘李榮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陜西和內蒙的煤往哪運?大都運到主干線大秦線,運到秦皇島下水;現在由于進口煤的沖擊,就只能拉到上海進長江,連福建都下不去,所以煤炭行業整體形勢確實非常差。”
“不得不承認,煤炭需求是確確實實下降了。”李榮強嘆口氣說,據說很多火電廠開工率不超過50%。火電廠是很想開足馬力,但擔心發了電賣不掉,水力發電量也一直在上漲,而眼前也馬上進入水電旺季。煤炭的產能確實也上來了,雖然大家都在停產,但總產量沒有什么下降,短時間內還真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看多煤炭市場。
同時,李榮強也坦承,河南省推出的“煤電互保”政策確實影響到了山西煤炭的外運,包括山煤國際運往河南的煤炭肯定是受到了影響。
李榮強評價,河南的“煤電互保”政策,對地方煤炭企業來講,是一個優勢;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講,不利于整個市場的公平競爭;如果每個省份都出臺地方保護政策,肯定不利于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
實際上,山西作為產煤大省,煤炭本地消化比例并不高,很大的一部分通過公路運輸銷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非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煤炭行業目前的困境,不過是飲鴆止渴。”有分析師認為。
隨著“煤電互保”政策的不斷強化,讓本就步履維艱的煤炭外銷的難度在逐步增大。
除了受到“煤電互保”政策的打壓,不斷涌入的便宜進口煤也對國內煤炭市場包括山西煤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李榮強提到進口煤炭,也是一臉沉重。
“澳大利亞煤礦成本非常低,就十幾米的露天開采,以前主要是廣州港在用進口煤,現在包括上海在內的沿海一帶都開始用進口煤了。”
進口煤炭的大舉進入和河南、山東等地的煤電互保政策讓山西煤炭的優勢幾乎喪失殆盡;而陜西和內蒙古煤的大舉進入山西,更是讓山西煤炭遭遇“四面楚歌”。
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煤炭行業分析師孟海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稱,目前,進入山西省內的煤炭以內蒙古和陜西煤炭為主。內蒙古和陜西煤炭一般是通過汽運進入山西,在山西內部消化一部分后,在上站通過大秦線運往秦皇島,因此,這也會擠占部分山西煤的市場份額。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4月共有2900萬噸外省煤炭進入山西市場。據此,全年將有8700萬噸外省煤炭擠占本地煤炭企業份額,約占山西省內煤炭消費1/3.
“而對于山西某些區域而言,內蒙古和陜西的煤炭加上運費還比山西本地的煤炭便宜,這讓山西煤炭的市場更加慘淡。”孟海稱。
所有這些,都讓山西煤炭庫存高企,昔日人們眼中“暴利”的煤炭,正在堆積“成災”。
金銀島分析師戴兵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山西窩煤現象確實比較嚴重。即便運出來也是堆在港口,煤炭原產地和港口的庫存都比較高。
“大型煤企尚未停產,以壓縮產能來應對。”他還指出。
煤炭量價齊跌
前四月利潤大降近七成
《證券日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1月-4月,山西省煤炭產量2.97億噸,同比增加67萬噸,增長0.2%。累計完成出省銷量1.91億噸,同比減少44萬噸,下降0.2%。
其中,鐵路出省銷量1.52億噸,下降3.3%;公路出省銷量3930萬噸,增長13.5%。全省煤炭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024億元,同比增長27.6%。實現利潤82.01億元,同比減少48.24億元,下降69.3%。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鐵路出省銷量減少主要是因為大秦鐵路檢修,而為了減少煤炭庫存,相應增加了公路的出省銷量。
煤炭銷量減少,對山西這樣的產煤大省來說,打擊可謂沉重。
山西省國稅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全國煤炭行業不景氣的今天,山西省煤炭行業也進入轉型時期,今年4月份煤炭生產入庫增值稅30.8億元,同比下降38.1%,減收18.99億元。
此外,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煤炭生產和運銷行業增值稅共減收65.42億元。
數據顯示,山西煤炭生產行業今年一季度入庫增值稅119.6億元,同比下降32.13%,減收56.63億元;山西煤炭運銷行業一季度入庫增值稅10.06億元,同比下降46.62%,減收8.79億元。
有關人士認為,煤炭量減價跌、利潤大幅下滑是造成煤炭增值稅減收的主因之一。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造成需求不足,加之前兩個月全國進口煤炭大幅增長34.3%,導致山西省煤炭產品銷售受阻,價格大幅下跌,利潤大幅下降。
此外,煤炭需求尚未好轉,“煤電互保”政策對山西煤炭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盡管尚未有具體數據,但山西煤炭5月的出省情況不容樂觀。
“受進口煤炭擠壓、煤價下跌,主要煤炭輸入省庫存高居不下等因素影響,產煤大省山西煤炭生產和運銷收入大幅下滑。” 上述業內人士還指出。
秦皇島港逆勢漲港雜費
煤企售煤成本恐再上漲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就在煤炭量價齊跌,銷售收入大幅減少,利潤大幅下滑,煤企本已苦不堪言之時,秦皇島港口卻逆市上調了港雜費。
秦皇島港口決定,自2013年6月1日起,上調港雜費用2元/噸。
此消息一出,煤炭行業內多數人士均表示詫異,難以理解。在當前煤炭市場處于買方市場的前提下,秦皇島港為何還上調此項費用?
這是自2011年10月1日上調3元/噸后的首次上調港雜費。
眾所周知的是,煤炭行業正面臨十年以來的最大困境。此舉對于本就處在虧損邊緣的煤企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國內動力煤市場已經連續下跌至去年9月份以來歷史最低水平,現秦皇島港Q5500平倉價605元-615元/噸;Q5000平倉價515元-525元/噸;Q4500平倉價420元-430元/噸。
戴兵表示:“下游耗煤企業煤炭消費不振,中轉地港口庫存緩慢回升,使得煤價持續弱勢下滑,逐步接近成本價,目前仍處于買方市場。下游采購意愿本就不強,加上南方持續強降雨天氣,導致秦皇島港錨地船舶數量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上周秦皇島港日均錨地船舶為49艘,較前一周的64艘減少15艘,表明下游需求依舊不振,派船積極性不高。
截止到5月30日,秦皇島港存煤608.1萬噸,庫存持續增加。
戴兵表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港口煤炭市場依舊低迷。其次秦皇島港又提高港口雜費2元/噸,這導致當前港口貿易商們盈利進一步減少。
當然,也有部分貿易商比較樂觀,他們認為,港雜費用提高的影響遠不及沿海運費的變動帶來的影響大;秦皇島港口此舉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分流,減輕港口的中轉壓力。
李榮強就說,“海運費非常便宜,從秦皇島港海運到廣州,走上兩天,噸煤成本也就35元-36元,如果用汽車拉,拿起來就放下,就算走20公里也要給人家十幾塊錢。現在海運費相當于白送,所有的海運公司,海運費也就夠油錢,因為那個行業已經非常困難,非常恐怖了,相當于一船活兒,十幾個人在爭,海運行業扭曲導致海運費便宜,基本沒有了”。李榮強稱,這也是目前進口煤數量大幅攀升的重要原因。
戴兵還認為,秦皇島港是國內港口的方向標,此次秦皇島港上調港雜費用,其他港口也會跟著上調費用,這意味著部分煤企售煤成本將有所提高。
鋼企焦炭需求旺季不旺開灤集團二季度或面臨虧損
下游鋼鐵企業需求變冷,直接導致焦炭從以前“蘿卜快了不洗泥”,轉變為今年的“旺季不旺”,庫存積壓“達到極限”
煤炭價格一路下行,鋼鐵價格也在不斷下滑,需求萎靡不振,這讓下游煤煉焦企業已是苦不堪言!
鋼鐵企業開始對焦炭“挑肥揀瘦”,以“品質不達標”等理由倒逼上游煤煉焦企業不斷降價,加之巨大的庫存壓力,讓開灤股份及其母公司開灤集團都飽受煎熬!
開灤集團市場信息部副主任周春輝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唐山當地一家民營焦化廠前段時間已經轉手賣掉了,賣掉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對煤煉焦的未來不看好,形勢好的話,誰又會賣掉呢?”
開灤煤礦以“煉焦煤”為主,周春輝認為,相比民營企業,國企具有更強的“抗虧損”能力,開灤集團一季度基本上盈虧平衡,但目前形勢如此嚴峻,二季度可能面臨虧損,因為焦炭價格下行趨勢仍沒有改觀,調整還遠未結束。
焦炭需求旺季不旺
有開灤股份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開灤股份主營業務是煤煉焦,焦炭銷售情況受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下游鋼鐵企業的需求,年后鋼鐵行業整體需求比較淡,就向上游傳導到焦炭、煤炭,庫存肯定是要高比往年一些”。
開灤股份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9億元,同比下滑45.39%。2012年年報顯示,開灤股份報告期內實現凈利4.88億元,同比下滑37.91%;其中主營產品冶金焦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但毛利率只有2.89%。
上述人士介紹,從集團來看,焦煤主要是供首鋼、寶鋼、本鋼、鞍鋼、河北鋼鐵集團等大的長期戰略客戶,集團和上市公司在客戶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分,受下游鋼鐵行業需求不旺的傳導,焦煤價格不斷下調,三月中旬調整了一次,四月初又下調了一次。
國內焦煤市場有一定周期性,每年3月以后應該有一個比較旺盛的需求,但今年看是旺季不旺。上述內部人士說,“本來預期鋼鐵企業在3月以后會有一個去庫存的過程,然后再有新的需求;但現在從我們的用戶看,需求量上遠低于預期;小的鋼鐵企業已經在限產,大的鋼鐵企業也在采取維修、培訓等不同方式的減產措施。”
上述人士說,“今年以來,國外的低價精煤還在進口,開灤股份的焦炭庫存在也一直在增加;3月底到4月中旬庫存積壓達到極限,直到最近需求才稍有好轉,庫存也開始有所減少。”
但富寶資訊最新消息顯示,截至5月31日,煉焦煤整體市場延續弱勢,局部繼續下行,下游行情持續低迷,采購積極性普遍較低,壓價意愿較強。河北地區弱勢下行,下游接貨依然較少,煤礦庫存壓力不大;山西地區弱勢維穩,煤企挺價意愿減弱,后市下行壓力加大;山東地區主流維穩,成交情況尚可,部分煤企實行一戶一議政策。富寶煤焦研究小組認為,下游鋼價大幅走低,鋼企及焦企對煤企均將加大打壓力度,煤企的經營狀況將愈加困難,但煤價現已處低位,后市降價空間較有限,預計下周焦煤價格將小幅下跌。
特別是唐山焦炭市場仍在弱勢下行,成交一般;鋼價加速下行,因而鋼廠對焦價打壓力度加大;焦企經營更加困難,為維持低庫存,積極走貨為主,挺價意愿不強;目前市場基本面較差,悲觀氛圍濃厚,難見好轉跡象;預計后市將延續低迷行情。截至5月28日,唐山二級冶金焦到廠含稅價每噸1360元-1380元。
降成本只能靠降薪裁員?
上述人士說,焦炭需求量大的時候,標準指標要求不是太嚴格,“蘿卜快了不洗泥”;現在鋼企對焦炭的需求量小了,客戶就找品質不能滿足要求等各種理由壓價。
周春輝也承認,從整體銷售情況看,今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同比去年肯定是下降的,因為庫存在上升,而產量方面則相對比較平穩,焦炭價格比去年3月份差了400元-500元。
周春輝表示,“要壓縮成本只能依靠員工下崗、減薪,因為其他的剛性成本是減不下來的”。去年開灤集團部分員工已經降薪到原來的65%-80%,因為“去年年初形勢好的時候定下的業績考核目標,到年底市場下滑這么嚴重,肯定完不成;下一步如果市場繼續下滑,肯定要涉及到裁員”。
上述人士稱,在上市公司員工的降薪方面,業績考核指標完不成,對薪酬肯定有影響。“定下業績考核指標也是對管理層員工的一個激勵,管理人員要起到帶頭作用,以前管理不到位的要加強管理;但地面以下的一線生產員工沒有降薪”。
眼下,煤炭企業能夠賺錢的已經越來越少,開灤集團大多是已經開采了幾十年的老礦,開采成本非常高,周春輝稱,“神華可能還賺錢,因為它的開采成本低,新礦都是機械化開采,效率高;而好多老礦是半機械化甚至沒有機械化的人工開采”。
據了解,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今年希望能將其旗下成員單位的總體成本降低5%。
新客戶開發困難重重
前幾年開灤集團的產能規模一直都是滿負荷運轉,每年鋼鐵企業產多少某種型號的鋼鐵,需要多少某種型號的焦煤,需要多少煤炭,基本都是在每年的訂貨會(現在叫“產銷需協調會”)上確定下來的,定量不定價,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采購模式。因此,鋼鐵市場和焦炭市場“綁定”非常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上述人士介紹,“市場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煤炭企業只能內部降低可變成本。”從開灤集團方面講,當然不希望焦炭價格持續下滑;他們希望通過提高產品品質,開拓新的市場需求,滿足新的市場需求,來提質保價。
目前,開灤股份正在通過多方舉措,來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張嘉穎稱,該公司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針對當地企業用戶,從自身出發,在提高煤炭品質、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的市場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在開拓新客戶方面,開灤集團正在著力開發周邊一些鋼鐵企業客戶,特別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客戶,比如河北鋼鐵就是新的客戶,上述人士稱,好在唐山有很好的地緣優勢,交通條件比較便利,毗鄰秦皇島港、京唐港、天津港等大的港口。
然而,新客戶的開拓也沒那么簡單,同樣是困難重重。周春輝說,“老客戶都不要了,開發新客戶就更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