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山西省工業生產力合理布局,加快山西省承接產業轉移和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使全省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科學規范、合理有序地推進,增強互動發展,避免地市間同質化競爭,省經信委制定 《山西省工業生產力布局和承接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2013年本)》。山西省將結合各地區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相關生產要素保障條件,建設以太原核心區為中心,輻射其余10個地級市,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產業關聯、梯度發展、點線面相結合的 “一核三圈五群”網絡狀分布的多層次產業發展格局。太原市的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0個重點工業園區也確定了重點承接發展的產業。
“一核三圈五群”是產業轉移的空間布局,相互有重疊的地方。“一核”指太原核心區,包括太原市區、晉中市榆次區及婁煩、古交、陽曲、清徐以及太原市的四個開發區。 “三圈”第一層是太原核心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文化、會展、商務、金融等新型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第二層是太原邊緣層,呈現 “指狀”生長的空間結構,以核心區為節點,通過多條發展軸線沿交通干線向外延伸,伸展的方向包括呂梁、晉中、陽泉、忻州等地,該圈層距太原核心區的通車距離在2小時以內,主要承接對區位及交通運輸條件要求比較高,且對太原核心區主導產業具有黏合效應的配套產業。第三圈層是延伸拓展層,是山西省內圍繞太原核心區2—4個小時的交通圈,包括大同、朔州、長治、晉城、臨汾、運城等地,該圈層內主要結合自身工業基礎優勢,產業發展方向要與區域發展定位、主體功能區規劃及本地工業規劃進行有效銜接。“五群”是產業轉移空間具體形態,包括太原核心區、中部塊 (晉中、呂梁、忻州、陽泉)、東南部塊 (長治、晉城)、南部塊 (臨汾、運城)、北部塊 (大同、朔州)。
《山西省工業生產力布局和承接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2013年本)》還列出了14項山西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包括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特色食品、新能源、節能環保、醫藥、電子信息、鋼鐵、有色金屬、輕工、建材、紡織、生產性服務業。到2020年,全省產業轉移朝著深度化、高級化、全面化發展,園區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相結合,基本形成科學合理的全省區域工業生產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