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加快發展的同時,濰坊堅持把園區培育和項目建設作為“藍黃”兩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努力培植產業發展優勢。每個縣市區、市屬開發區都確定1至2個特色園區重點進行培育;一批海洋和高效生態特色園區迅速發展壯大,在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去年以來經濟的下行壓力,山東各地紛紛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從加強特色區域發展、強化工業有效投資、優化產業結構、減免企業稅費以及做好信貸支持與金融服務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穩增長的具體措施。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山東實現生產總值24118.1億元,同比增加2237.3億元,其中青島同比增加338.5億元、濰坊同比增加198.0億元、東營184.5億元,增量居山東省前列。
濰坊:立足“藍黃”兩區轉型發展
濰坊市地處“藍黃”兩大國家戰略建設的疊加地帶,該市全域列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寒亭、壽光、昌邑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濱海區成為黃河三角洲四大臨港產業區之一。“藍黃”融合發展,正在成為該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據了解,濰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設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編制《濰坊市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控制功能區劃》和《濰坊濱海海洋經濟新區總體規劃》等,形成完整的政策和規劃體系。目前已累計完成開發投入1825億元,在建過億元項目513個,協議總投資2478億元。特別是濱海新城建設快速推進,新開工各類工程170多項,科教創新區有25所院校確定入駐,16所動工建設,海事職業學院已建成招生……
在努力加快發展的同時,濰坊堅持把園區培育和項目建設作為“藍黃”兩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努力培植產業發展優勢。每個縣市區、市屬開發區都確定1至2個特色園區重點進行培育;一批海洋和高效生態特色園區迅速發展壯大,在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各金融機構也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為加快濰坊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截至去年8月末,濰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3355.4億元,比去年初增加353.9億元,同比多增32.1億元,增量居全省第3,較去年初增長11.8%,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其中,對黃河高效生態區和濱海區貸款合計為864.4億元,較去年初增加136.5億元,增長18.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6.9個百分點。
青島:保持外貿經濟平穩增長
青島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龍頭,在山東省實施藍色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經濟外向程度比較高的特點,也造成了青島在此次國際經濟動蕩中受到的波及程度較大。
記者了解到,為保持青島市外貿經濟穩定發展,當地各部門紛紛出臺相應舉措:如青島市商務局強化調度,每月對230家重點企業進行調度監測,突出抓好出口過億美元企業跟蹤服務,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和出口交期;青島海關則推出多項措施,從簡化特殊區域各環節海關手續,推進通關無紙化改革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服務進出口企業;青島市國稅局加強出口退稅工作,積極爭取出口退免稅計劃指標,延長出口退(免)稅申報期限,擴大出口免稅范圍,放寬大型企業退稅審核條件,提高出口退稅辦理效率,減少行政審批環節。
人行青島市中支切實加強政策引導,推進外匯改革,確保出口企業及時準確退稅;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累計為試點企業節約成本超過18億元;指導各銀行開展金融產品創新,陸續推出跨境人民幣信用證結算、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貸款業務等新型貿易融資產品130余種。此外,青島市各金融機構也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努力緩解企業貿易壓力。
統計顯示,去年上半年,青島市進出口總額338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190.73億美元,增長2.7%;進口147.27億美元,增長8.1%。
東營:著力優化經濟結構
作為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東營市主要產業對能源依賴性強,推動資源性城市轉型一直是該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在穩增長的同時,東營以“生態文明”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基調”,產業政策、財政政策與金融支持緊密配合,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
記者了解到,去年初,東營整建制列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被國家授予一個地區農業工作的最高榮譽,這給推進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搭建了高效平臺。東營市先后出臺“加快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農業主導產業調整振興”等指導意見,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以獎代補等措施,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并對相關稅費實施減免,全力助推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同時,東營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也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截至去年8月末,東營市涉農貸款余額達1006.8億元,同比增長25.9%。
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上,東營市制定出臺“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加強石油裝備產業發展”等政策意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提升、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高效發展。目前,東營以石油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為主的高端產業群初步形成,其中,石油裝備產業產值已占全國三分之一;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2040萬噸,成為全國地方煉油能力最大的市。去年上半年,東營高新技術產業累計實現產值1558.5億元,同比增長2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31.95%。去年前7個月,東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5650億元、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25.3%、19.9%,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
目前,山東各地穩增長政策中顯現出積極財政政策和金融支持的力度正不斷加大,這將有利于經濟企穩回升。記者注意到,與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不同,去年出臺的地方政策在穩增長的同時,都更加兼顧了調結構的方向。在政策手段上,各地緊抓機遇,在繼續加快投資速度中更加注意了對產業技術改造和發展新興產業的偏重,并且更多的采取了降低企業負擔、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和加強公共服務領域支出等措施,在穩增長的同時,為實現經濟平穩轉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