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產業發展重點,海洋特色產業園內著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制造業、現代海洋服務業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四類產業;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著力發展綠色種植、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環境友好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五類產業。
按照產業發展重點,山東省對藍黃“兩區”特色產業園予以分類,從產業規模、產業集聚度、科技創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特色產業園培育目標,推動現代海洋優勢產業和高效生態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山東省“兩區”辦近日印發推進“兩區”特色產業園建設的意見,提出今年山東省將依托區內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旅游度假區,“四區三園”,海洲灣北部等9個集中集約用海片區,以及聯動區28個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范基地和其他海洋產業聚集發展區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旅游度假區,東營等四大臨港產業區以及高效生態農業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海洋特色產業園和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
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重點,海洋特色產業園內著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制造業、現代海洋服務業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四類產業;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著力發展綠色種植、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環境友好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五類產業。
“特色產業園突出產業發展規模、產業聚集度、科技創新能力等指標體系,嚴格認定標準,分類指導培育,將在專項資金、用地用海等方面給予支持。”省發改委副主任、兩區辦常務副主任宋軍繼介紹,比如在培育海洋生物園上,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應達到10億元以上;海洋裝備制造、現代海洋化工園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應達到50億元以上;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水產品加工園主導產業營業收入應達到30億元以上。產業集聚度方面,主導產業企業戶數或收入比重應達到50%以上,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達到2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方面,要至少擁有一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主要產業研發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應達到3%以上。
記者了解,“兩區”建設三年來,特色產業園區培育初具規模。其中,青島海西灣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煙臺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園等16家海洋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園2012年海洋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2012年入住企業已達2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0億元,利稅5.2億元。黃三角四大臨港產業區匯聚企業總數達到1300家,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