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來看,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優化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它們在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迅速,是承受發達國家制造業轉移的重要地區。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為盡快擺脫困境,發達國家加快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據預測,從2002—2017年,全球高科技產業轉移增加額將達到9000億美元,全球設備制造業轉移增加總額將達到7000億美元,向中國轉移的將達到1000億美元。
從國內來看,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優化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它們在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迅速,是承受發達國家制造業轉移的重要地區。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日益凸顯,長三角與珠三角對全國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因而其中一些制造業也向內地轉移。另外,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活動也非常活躍。我國2011年GDP達到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對制造業投資102594億元,比上年增長31.8%。
自2003年山東省實施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戰略以來,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推動山東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是,工業生產平穩增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566家,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二是,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9%,和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相比高出0.9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三是,交通運輸電子信息及家電化工醫藥服裝紡織食品五大產業,形成了產業配套,提高了產業集聚度。八年間,青島海爾、煙臺萬華、龍大、威海三角、華泰汽車等一大批的企業集團迅速擴大,并在一些關鍵技術上也實現了重大突破,如海信“信芯”、煙臺萬華MDI、威海碳纖維等。這些先進技術不僅彌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并實現了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