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只有在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才能解決自身矛盾與問題。從而,把山東制造業做大做強,盤活全省的資源,使山東半島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全省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實現山東整體經濟的巨大飛躍。
制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目前,山東半島制造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眾多挑戰。
(1)“民工荒”沖擊勞動力成本優勢:山東半島制造業發展長久以來的比較優勢就是勞動力資源豐富所形成的低廉勞力成本,以至于日韓和歐美國家和地區以降低成本為目的將產業轉移目標紛紛轉向山東半島,一些低端加工制造裝配環節在山東落戶,吸引了大批農業剩余勞動力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但是,從2004年中國出現的民工荒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民工荒問題已經擴展到內地。目前山東半島勞動密集型企業陷入招工難的困境,2010年濟南用工需求與求職狀況比例達到119%,用工需求遠遠大于求職人數。其中,服裝加工、針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難以找到工人,雖說采取諸多措施,如積極開展勞務引進、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以及到農村勞動力多的地方舉辦招聘會等,可招工難問題仍難以解決。據介紹,一些企業無奈只得減少訂單或關停生產線。“民工荒”的出現已初步顯露出勞動力買方市場格局即將打破,制造業多年來享有的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正慢慢消失。
(2)制造業發展面臨信息技術的挑戰:山東省制造業的競爭力很低,主要表現在缺乏創新能力,大部分技術與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關系處理不好,引進的后續工作沒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層次階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和產品更少。山東擁有的發明與專利主要集中在專用設備制造業、普通機械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省經貿委技術裝備處的統計顯示,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中僅有7.2%的企業獲得專利授權4023件,其中僅有2.3%的企業獲得發明專利246件。山東半島制造業處于生產、制造、裝配的低端價值鏈環節,研發、設計、營銷等價值高、高增值環節成為我省制造業的重大障礙,制造業的發展一再處于附屬于發達國家加工工廠和生產基地的地位。山東只有加快結構調整,以結構變動實現競爭優勢的轉換,才能改變制造業發展的這種尷尬境地。
(3)國內競爭加劇:國內各省的招商引資競爭加劇。近幾年為了招商引資,國內不同地區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目前強勢地區珠三角、長三角之間的競爭是利用外資的大戶,在2009年廣東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到175.58億美元,其中直接使用外資達195.35億美元;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資產生新的吸引力。而日韓大企業在山東半島的戰略布局基本形成,近期進行重大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山東省在2009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只有80.1億美元。未來,中、日、韓之間進行進一步的合作,極可能是圍繞近期現有的戰略布局擴大生產,延長產業鏈,建立研發中心和外圍服務設施。山東省如何在目前的條件下進行準確定位,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占據有利位置是一個挑戰。
山東半島只有在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才能解決自身矛盾與問題。從而,把山東制造業做大做強,盤活全省的資源,使山東半島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全省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實現山東整體經濟的巨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