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分析對比菏澤市和周邊8市的城鄉統籌發展狀況,我們設計了一套評價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是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需要將所有指標綜合成一個指數,以便對統籌城鄉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水平作出綜合評價
菏澤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區,與徐州市、濮陽市、商丘市、開封市、新鄉市、漯河市、宿州市、亳州市等地市接壤。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區是中國典型的行政交界邊緣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由于交通、資源條件和水平相似,菏澤市優勢產業與周邊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存在同構化現象,客觀上存在著競爭關系。因此,菏澤市打造區域城鄉統籌發展高地,必須放眼周邊,研究周邊地市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客觀水平和實際進程。
(一)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分析對比菏澤市和周邊8市的城鄉統籌發展狀況,我們設計了一套評價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是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需要將所有指標綜合成一個指數,以便對統籌城鄉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水平作出綜合評價(見表1)。
表1 菏澤市與周邊地市統籌城鄉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類別 |
序號 |
指標 |
單位 |
權數 |
目標值 |
經濟發展 |
1 |
二、三產業占總產值比重 |
% |
6 |
|
2 |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6 |
3 |
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
億元 |
7 |
4 |
城鎮化率 |
% |
7 |
基礎設施 |
5 |
人均占有耕地面積 |
田 |
6 |
|
6 |
萬人擁有公路里程 |
公里 |
5 |
7 |
R&D經費占GDP比重 |
% |
7 |
8 |
人均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5 |
9 |
農業機械總動力 |
萬千瓦時 |
6 |
居民生活 |
10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 |
|
11 |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
元 |
6 |
12 |
互聯網用戶數 |
萬戶 |
4 |
13
14 |
萬人擁有的醫療床位 |
張 |
3 |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6 |
生態環境 |
15 |
林木覆蓋率 |
% |
7 |
|
16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
平方米 |
4 |
17 |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 |
% |
3 |
18 |
全年空氣質量良好率 |
% |
5 |
我們通過多次試測評估,選用了比較適合本指標體系相對化處理法,根據各項指標特點,進行具體評價。相對化處理法的計算公式為:
指標的單位指數=指標的實際值÷指標的目標值×權數
為了使數據具有可比性,我們選取能反映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當且有代表性數據,并參照對相關指標的預測數據,確定各項指標不同的目標值。如果某項指標的實際值超過目標值,則該項指標的評分值即為權數,也就是說,每項指標的評分值最高不得超過該指標的權數,以免出現“一俊遮百丑”的現象。權數的確立按照評價指標的綜合性、敏感性、獨立性和可信度的原則,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分別確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權數。在此基礎上,我們構造了區域統籌城鄉發展指數,它由四個指數——經濟發展指數、基礎條件指數、居民生活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合成而來。
(二)菏澤市與周邊地市統籌城鄉發展水平比較分析
我們在調研周邊地區實際情況時,實地調研了周邊8個地市,取得了一手資料。為了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我們選取了2010年度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構造的城鄉統籌發展評價體系,計算出菏澤市和8地市的城鄉統籌發展指數(見表2)。分析表2中的數據,在被比較的9地市中,菏澤的經濟發展指數排在第六位,基礎條件指數排在第三位,居民生活指數排在第三位,生態環境指數排在第六位,城鄉統籌發展總指數排在第三位,與排在第一位的徐州和排在第二位的新鄉有一定的差距。
表2 2010年菏澤市與周邊8市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數
2010 |
經濟發展指數 |
基礎條件指數 |
居民生活指數 |
生態環境指數 |
城鄉統籌發展指數 |
菏澤
徐州
濮陽
商丘
開封
新鄉
漯河
宿州
亳州 |
19.39
26.00
19.91
16.34
19.45
23.08
23.31
15.91
14.50 |
23.38
22.98
22.56
24.77
21.53
25.63
18.83
20.35
16.53 |
23.22
25.96
17.71
19.06
19.19
23.71
18.28
15.71
15.56 |
15.12
18.20
17.55
16.61
13.36
14.64
17.16
15.96
15.27 |
81.10
93.15
77.73
76.78
73.52
87.06
77.59
67.92
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