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煤炭企業,只有生產和銷售兩個盈利點。董事長卜昌森說:“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增加了提供增值服務和售后服務兩大方面,意味著更多的商機和增值空間。”它涵蓋了包括資源勘探開發、物流運輸、倉儲管理、裝備制造、煤炭加工、資源廢棄物利用等一系列盈利點,使得一次交易相當于多筆傳統交易。
作為其中的關鍵環節,商業模式的創新意味著企業轉型變得實實在在:從賣煤炭到賣服務,從當“煤老板”到當“煤管家”、“煤保姆”,從“重”變“輕”。長遠看,這種創新本質上是企業競爭能力、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及發展空間的拓展。
當好“煤管家”:賣經驗、賣技術、賣管理,沒有資源也能為王
煤炭行業歷來信奉“資源為王”,煤老大如何擺脫對資源的依賴?
兩個月前,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所屬的山東礦業管理集團與山西古交煤焦集團簽署協議,全面托管后者旗下5家煤礦。目前,對集團層面的托管已經完成,人員全部進駐。5家煤礦中兩家已經完成托管。這是山東礦管集團今年的又一個大動作。
全面托管,意味著給別人當“煤管家”,提供礦業管理與技術服務。這一產業模式,既是優勢使然,也是“被逼”使然。新礦集團很早就面臨礦井衰老、儲量銳減,大量富余人員需要分流安置。除“跑馬圈地”占資源外,新礦集團亟須轉型。
山東礦管集團總經理王振說:“不管是對付常有的水、火、瓦斯、煤塵、頂板自然災害,還是對付超深井開采特有的沖擊地壓和高溫熱害威脅,新礦集團都有一套。我們在全國8個省區擁有煤礦,摸索出了不同地質條件下的建井技術,為在各地開拓礦業服務市場打下了基礎。”
2010年底,山東礦管集團整合成立,專門從事大型礦井的勘探、設計、建設、安裝、生產和礦井整體托管業務。去年礦管集團收入達35億元,利潤2.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約200%和321%。
商業模式創新,讓山東礦管集團一炮打響,底氣十足:“沒有資源也能為王”。按照王振的說法,礦管集團主要是“賣經驗、賣技術、賣管理”,從“保姆”到“管家”再到“主人”,實現華麗轉身。目前礦管集團以不同形式整合了10座礦井、托管11個采面,年產將達1350萬噸,占有煤炭儲量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