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微山縣把發展生態循環經濟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重點發展和扶持科技高、效益好、消耗低、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縣域經濟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綠色經濟循環理念也深入人心。
高效利用資源 謀求產業新生
微山縣曾是一座因煤而興、以礦起家的城市,境內地下煤炭儲量127億噸,產業結構也是以煤炭采掘等傳統產業為主,能源消耗量大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該縣在產業轉型中不否定資源優勢,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不斷拉長煤炭產業鏈條,積極推進焦電、熱電、機制焦和煤化工項目建設,引導企業搞好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熱電聯產、煤矸石綜合利用等重點節能工程。
尤其是微山湖礦業集團“煤-焦-電-鋼”和“煤-熱-電-材”循環經濟鏈條不斷延伸,年可節約標準煤2萬余噸。方正墻材、傅村煤矸石電廠等一批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年綜合利用煤矸石200多萬噸,變廢為寶實現了多贏。
招引取締并舉 力促綠色崛起
微山縣在項目引進中不是“拾到籃子就是菜”,而是在項目引進時嚴把環評監管,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亮“紅燈”,每年拒絕項目資金達上億元。果斷關停了造紙張、化肥廠、水泥廠、煤電公司等19家“排污大戶”,關閉了12條落后水泥生產線,取締了156家“土小”企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騰出了發展空間。
目前,該縣已培育崛起了潤峰集團、中晶新能源、榮商集團、雨潤食品等為代表的一批綠色高新企業,形成了新能源、電子、精密機械制造、新型紡織材料、食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利稅過億元,已成為帶動微山縣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和產業聚集帶。
提高農漁湖業 以湖富民強縣
微山縣積極引導廣大養殖戶順應南水北調大勢,對傳統生產方式進行轉型改造,大力推廣農漁湖業新品種、新技術,培育了淺水藕、大蒜、大閘蟹、烏鱧、麻鴨等一批生態特色產品示范基地。同時,積極鼓勵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的經營業主參與到土地流轉中來,現已流轉農村土地4600畝,主要用于發展淺水藕、花卉苗木、有機蔬菜、旅游觀光生態園等現代農業項目,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
同時,微山縣城市建設中突出“濱湖”特色,發展生態城市。總投資1.37億元建設親水景觀、水系長廊,提高城市水系的品位和生態功能。并結合南四湖下級湖影響處理工程,實施了白鷺河、秀水河開挖及南莊南、南莊北泵站工程,目前正加快建設進度,進一步塑造“河湖相連”、“人水和諧”的生態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