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青島企業的發展中,國企改革無疑是一大亮點。本市計劃,市直屬國有企業到2016年底基本實現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2020年達到30%。青島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出臺市直國企具體改革意見和6個配套政策,八成國有資本投向民生和優勢產業。
日前,《中共青島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意見》正式通過。《意見》明確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戰略合作、國有資本減持、股權激勵等方式,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融合發展。
按照《意見》,將推進市屬國有企業開放性重組,廣泛引入各類資本參與改制重組,市直權屬企業到2016年底基本實現混合所有制。
國有資本用在哪里?根據《意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城市發展戰略,重點投向重要前瞻性戰略性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將具備條件的市直企業集團逐步調整重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3年國有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大力簡政放權,國資委審批和備案核準事項壓減了近70%。”市國資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全市稅收貢獻前十名的企業中,前6名都是國有大企業;在全國計劃單列城市中,青島市國有企業銷售收入增幅、實現利潤增幅均排在第2位,今年共收繳收益入庫8.7億元。
“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市管國有企業中,近1/3的權益為其他所有制成分,混合所有制已經成為普遍組織形式。”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去年組建的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就引進了5家包括社會資本、外資等在內的戰略投資者。
在傳統制造類企業改革當中,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參與改革。去年通過公開掛牌,轉讓了19家企業國有股權,轉讓價11.6億元。國有小比例股權退出已列出時間表、路線圖,面向市場公開掛牌轉讓,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退出。部分不具競爭優勢的傳統領域企業,如貿易、紡織、輕工等傳統行業國有資本完全退出的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據透露,國企紅星化工集團股權多元化已完成審計評估及公開掛牌工作;青鋼集團權屬企業華美鋼鐵公司國有股權公開掛牌工作已完成;實施市管企業及其控股企業所持小比例國有股權退出。
青島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深化改革為主線,緊扣為市直大企業改革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環境這一主題,出臺推動市直大企業改革發展意見和6個有關配套文件,通過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構建完善統籌協調、分類監管的國資監管體系,逐步形成投資類、制造類、服務類、公用事業類、文化類五大板塊布局;逐步將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藍高新、基礎設施與民生工程建設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逐步培育1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集團。預計到2014年底,市直大企業資產總額達到8000億元。
案例
國有獨資紅星化工出讓40%股權
就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際,國有獨資公司紅星化工的股權轉讓,向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了一步,成為向混合所有制轉型的典型。日前,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在青島產權交易所登記掛牌,掛牌價格58323萬元,掛牌期滿日期至2014年1月23日。
根據產權轉讓信息公告平臺公開的信息,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1557萬元,擁有職工人數5725人,2012年營業收入126274.87萬元,營業利潤達6097.07萬元。根據青島天和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對應評估值53282.05萬元。
受讓方需是在中國注冊并依法存續10年以上的公司法人,最近3年連續盈利,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足夠的資金支付能力,被評定為中國500強企業,最近3年沒有違規違法等不良記錄。
根據要求,受讓方主營業務以實體產業為主并與紅星集團所發展的錳系基礎材料產業互補,并有海外業務優勢,與紅星集團的海外戰略互補;意向受讓方需提交公司有海外經營的證明材料,公司從事的行業與錳系基礎材料有關。
本次紅星集團40%國有股權轉讓完成后,青島市國資委仍然為紅星集團絕對控股股東,紅星集團由國有獨資公司變更為國有控股公司,因此,本次股權轉讓不涉及紅星集團職工安置問題,不需支付經濟補償、國有職工身份置換等相關安置費用。
人物
走向混合所有制前先打“地基”
作為一個老國企的交運集團,當家人劉永康是引領行業發展的“探路人”。提起國企改革,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說,“其實企業一直在不斷改制、改革、創新,從全民所有制到現在的國有獨資企業,再到未來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描繪著交運的發展之路。”劉永康說,按照市里的意見精神,集團也進行了改革規劃,將最終走向混合所有制,逐步實現員工持股。
“目前的國企分為競爭類、資源類和公益性的。而交運既有競爭性的物流,也有公益性的長途、公交等。”劉永康說,針對交運的特殊情況,在實現混合所有制之前,他們要做的就是先把基石打好,比如集團將對長途客運班線進行公司化改造。以前有些長途車為掛靠經營,管理混亂,存在安全隱患,而公司化改造后,線路經營權和車輛產權歸企業所有,駕乘人員均為企業正式員工,規范了服務流程、健全了管理機制。
這樣把架子打好了,才能更好地進行股權的設置,因為國企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職工得實惠、讓老百姓得實惠。“目前國企轉讓股權也有了專門的產權交易所,在透明的平臺上運行,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劉永康說,2016年底基本實現混合所有制也是交運的目標,但是以何種具體的形式實現還需要具體的改革意見的出臺。而對于國有資本收益的上繳比例,他們已經從5%提高到了10%,按照國家和市里的要求,將在2020年提高至30%。
不僅僅是所有制的改革,國企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激發企業的活力進行轉型升級,真正讓市場說了算,而劉永康已經進行了先行先試,做了一個交通運輸行業的“探路人”。從大鼻子校車到定制公交,劉永康的腦子里總是裝滿了“稀奇古怪”的想法,每次有了新的想法,他都會著手組織市場調查、籌劃運營方案,并從乘客的角度考慮乘車需求,將這些想法變成現實。
“人在股在,人退股退”,激勵員工的積極性也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劉永康說,未來交運要實施股權激勵,不斷摸索打造職工幸福工程。目前,交運集團在全國首推“交運新工時”每周4天工作制,把更多的時間讓位給員工用于學習、休閑和照顧家庭,實施一線女員工生理期帶薪休假制度,以及孕期、哺乳期女員工特殊休假制度,交運的休閑水平已可比肩于少數歐美發達國家;在全國率先實施員工收入三年倍增計劃,發放在崗老員工月份全勤獎,設定工齡20年以上員工最低工資基準線,為員工創造了幸福生活的物質基礎。
解讀
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簡單“1+1”
“加快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是激發市場競爭活力,破除行政性障礙,促進國有經濟轉型升級,減少腐敗滋生等問題的改革路徑之一。”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隋映輝認為,做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照搬硬套,干打呼嚕。
在隋映輝看來,現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一定認識誤區。“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簡單的一加一,不是單純擴大生產制造規模。”他說,混合所有制經濟應當是一種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它的目的是發揮更大的優勢,推動技術融合,轉型升級。
同時,混合所有制經濟追求的不是單純的規模擴張,而更應當是一種產業升級。“與東部沿海其他先進地區相比,青島轉型升級相對滯后。”隋映輝說,通過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加快轉型升級,選準改革方向,將優質資金、資源、資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新興產業領域轉移,將非關鍵、配套性環節以產權、股份等方式出讓其他經濟成分,形成國有主導、民營參股、多元結構、集群配套等一體的“動車效應”。
如何實現混合所有制經濟?隋映輝說,“府產學研資介”鏈接配套、相互持股等方式是可以借鑒的思路,這種方式將增強國有經濟內部多元化、合理化、市場化結構,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