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東省通過加快轉變財政職能、改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強化財稅改革與管理等多項舉措,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財政調控保障作用,在現代財政制度建設中邁出了可喜步伐。
一、簡政放權,財政職能發生重大變化。山東以轉變職能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統領,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積極清理規范財政支出范圍,該退的退、該調的調、該放的放。“退”,就是加快財政資金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步伐。去年底,結合編制2014年預算,收回和取消涉及產業發展、競爭性領域的資金28.3億元,減少了財政對微觀經濟的直接投入。“調”,就是調整投資發展類資金使用方向。集中支持城鄉發展規劃編制、高端人才引進、職業教育、鄉村旅游、科技創新、特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涉及資金83.9億元。“放”,就是下放部分財力。去年,省財政安排對下各類轉移支付資金1538.9億元,比上年增加110.3億元;對保留的專項轉移支付采取了切塊分配,增加市縣政府使用資金的自主權,提高基層自我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二、創新手段,財政支持發展方式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以往直接定項目向競爭性分配轉變。在特色產業集群、自主創新資金等重大專項的分配上,改變過去層層按配額報項目、批項目的做法,采取競爭性分配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專家評審,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平性、減少隨意性。二是由財政單一扶持向財銀合作扶持轉變。對確屬必要的投資發展類資金,盡量采用市場化手段,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去年省級利用財政性存款100億元實施“以存引貸”,吸引商業銀行增加中小企業貸款1120億元,受益中小企業超過4萬戶。三是由注重資金扶持向更加注重政策扶持轉變。尤其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方面,更加重視企業的主體地位,通過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財政扶持的力度和效果。去年通過落實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共為全省企業減輕稅收負擔1680億元。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去年還將省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87項壓減到25項,壓減比例達到71.3%。
三、先行先試,財稅改革取得“四大突破”。一是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去年省政府果斷調整了省以下財政體制,通過下劃251億元省級稅收,取消濟南、淄博等9市執行20多年的體制遞增上解政策,實施稅收增量分成和困難縣稅收返還,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形成了有利于做大做強市縣財政、提高收入質量、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新格局。二是稅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從去年8月1日營改增試點以來,全省納入試點范圍的企業達13.23萬戶,企業減負面達96%,5個月就減輕納稅人稅負51.14億元。三是清理整合專項資金取得新突破。在萊蕪市開展了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將37項涉農資金“打包”下放。結合編制2014年預算,通過“壓減一批、結合一批、調整一批、整合一批、下放一批、并入一批”,省級將專項轉移支付由243項減少到99項,壓減了59.3%,將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提高到54.3%。四是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取得新突破。及時研究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暫行辦法》,將6大類57款316項適合市場化提供的公共服務納入政府購買目錄,交由社會組織和企業承擔,為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創造了條件。
四、積極探索,財政管理實現“五項新進展”。一是財政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除省級已公開財政總預決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外,全省有6個市本級41個縣(市、區)公開了“三公”經費預算。啟動了縣級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試點。省級還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了涉及財政的7大類115項民生政策。二是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牽頭起草了《實施〈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辦法》,制定了《省級“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和公開暫行辦法》,出臺了會議費、差旅費、出國(境)費、培訓費、資產配置、政府采購等20多個管理辦法。三是預算績效管理明顯加強。在全省深入組織開展“績效管理年”活動,省級對財政撥款1000萬元以上的投資發展類項目全部實行績效目標管理,其中重點績效評價項目達33項,涉及金額124.6億元,是上年的5.6倍。在全國縣級財政支出管理績效評價中,山東有4個縣(市)進入前10名,15個縣(市)進入前100名。四是信息化管理手段廣泛應用。通過預算管理、國庫管理、資產管理、非稅收入管理等信息系統的研發和集成,以“大數據”支撐財政“大管理”的模式基本形成。五是基礎管理更加扎實。去年省級公務卡結算規模達到1.07億元,是上年的4.7倍。全省國庫集中支付各類資金8289億元,比上年增長51.6%。全省政府采購規模達到1248.9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18.7%,節減財政資金161.6億元。財政涉農補貼“一本通”實現了省市縣鄉四級財政網絡貫通,并完成與公安、金融代理機構及縣直有關部門聯網。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山東實現了財政運行質量的“雙提升”:收入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去年全省公共財政收入達到4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稅收比重達到77.5%,提高2.4個百分點,一舉扭轉了稅收占比連續幾年下滑的勢頭。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省級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3.6%,省級“三公”經費實際執行結果下降20.97%,公共財政結余結轉資金下降19.88%,這是過去多少年沒有過的;民生支出達到3826.8億元,占比達到57.18%,比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在全面落實年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0方面民生實事的基礎上,年中又提出辦好10件民生實事,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