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成片工業的發展模式,環境品質較差,56km2內居住的均為本地村民及外來務工人員,其余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基本都居住在上海市區或青浦城區,這一比例分別占總數的57%及28%。
城市功能分為四類:居住、生產、休憩和交通。居住功能是城市的首位功能。而在上海的產業園區,生產功能是第一位的,而且特指工業。由于長期以來,園區發展都是圍繞工業展開,忽視了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導致園區居住社區“管理人員不愿住,務工人員住不起”的尷尬局面;而入住人口稀少,沒有規模效應,使得經營性設施無利可圖,自然消亡而不復存在,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另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選擇價格更為便宜的附近村屋居住,在那里形成了一定的消費需求,也就使得沿街擺攤的現象屢禁不止。也就是說,當前的居住及消費的需求與供給在空間上產生了錯位,而且在目前的人口構成情況下,即便兩者相互匹配,由于其需求均是以滿足基本生活水平為主,層次不高,難以帶動城市整體功能提升。
“一園三區”也是在工業園區只能辦工業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就造成了現狀工業用地占69.2%,而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僅占3.87%及0.50%的不對稱局面。
由于成片工業的發展模式,環境品質較差,56km2內居住的均為本地村民及外來務工人員,其余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基本都居住在上海市區或青浦城區,這一比例分別占總數的57%及28%。因此園區內居住條件及服務設施條件并不高,均為服務居民的基本商業服務設施,而為園區企業服務的酒店住宿、中高檔餐飲基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