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沿岸是上海較早吸引眾多藝術家和創意人員開始創意活動的地帶。沿著蘇州河由西往東順流而下,集中了周家橋創意中心、M50、老四行倉庫、老場坊1933等一批由上海市政府掛牌頗具影響的創意產業園區。
1990年代以來,隨著以技術、知識和文化為主的新經濟的興起,個性消費和服務經濟凸現。正在朝國際化大都市方向發展的上海把創意產業的發展放在重要地位。2004年9月14日,中國首屆創意產業論壇在上海召開。2005年4月28日,上海召開首批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授牌儀式暨項目推介會,為18個創意產業集聚區授牌,推進創意產業自發集聚。2010年上海創意產業產值占上海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75%,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并被列為“十二五”期間的支柱產業。
蘇州河是吳淞江①下游流經上海市區河段的名稱,上海開埠后,域外來者把這條通往中國絲綢業中心蘇州城的河流叫做“蘇州河”(Suzhou Creek),并在地圖上做了如此的標識,口耳相傳,“蘇州河”便成了吳淞江在上海境內的一個代名詞。上海蘇州河沿岸(以下簡稱“蘇州河沿岸”)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縮影,記載了民族工業繁榮興盛,集中了大量老廠房、老倉庫、老貨棧,以及其他歷史建筑資源,是典型的老工業區。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較早吸引眾多藝術家和創意人員開始創意活動的地帶。沿著蘇州河由西往東順流而下,集中了周家橋創意中心、M50、老四行倉庫、老場坊1933等一批由上海市政府掛牌頗具影響的創意產業園區。這條創意產業帶跨越了長寧、普陀、靜安、閘北、虹口等多個行政區。形成一批以設計、動漫游戲、媒體、廣告等為特色的創意產業,體現倉庫文化與河岸文化相融合的創意產業集聚帶。
創意產業集聚一般不是預先規劃出來的,而是在歷史文化積淀、在具有創造力的人群的互動基礎上、在生產組織變化的制度安排背景下形成的。蘇州河沿岸創意產業從自然集聚到政府扶持推動的過程中,創意人員是創意活動的主體,舊工業區的歷史建筑是創意活動的載體,而產業間的聯動與主體間的互動,促成了創意活動的集聚與擴散。本文從地理學角度,通過蘇州河沿岸創意活動空間分布、地方環境、創意人員對創意活動區位選擇等研究,試圖探索創意活動的驅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