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方面3日發布消息稱,借助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機遇,上海在過去的一年中,在航運服務業進一步開放、航運發展制度創新等方面步伐加快。
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底掛牌,帶來系列“試驗性”政策令包括航運業在內的多個行業受益。
致力于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上海,目前依托自貿試驗區,探索航運政策上的突破。比如:交通運輸部同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內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并允許自貿區內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將有利于航運及相關服務業在上海的集聚。
又如:完善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啟運港退稅試點擴圍納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目前正在加快研究擴圍方案,爭取利用好黃金水道資源,更為有效地提高上海港輻射服務能力。
除了在政策方面,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硬件建設上也取得突破,海港集疏運系統更為完善,包括:洋山保稅港區完成擴區建設和封關預驗收;臨港新城東港區公用碼頭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洋山深水港主航道正式實施雙向通航,提高了港口和船公司運營效率;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繼續推進等。
數據顯示,2013年,上海港全年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7.68億噸,同比增長4.3%;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36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5.3%。
據悉,2014年上海將進一步完善航運服務體系功能,推動自貿試驗區航運相關政策的實施和深化,探索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和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