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2014中國產業經濟高端論壇”上,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透露,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2014版初步考慮縮減40%,特別是在服務領域要加大開放。
“40%是爭取(達到),因為每一條都要和中央有關部委談,(涉及到的)有關的規章制度都要談,最后要看談下來到什么程度。其實能夠縮減20%~30%也挺不錯的,也是很大進步。”周振華表示,目前尚無法明確具體將削減哪些部分。
今年全國兩會上,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上海市代表團開放日上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上海自貿區將盡快推出2014版的負面清單,解決清單過長和透明度問題。
上海自貿區2013版的負面清單出來后一直有不同的意見,楊雄表示,一些意見是有道理的。“在做負面清單的過程中確實發現兩個問題。第一是負面清單比較長,有190條;第二是負面清單的透明度問題。”
2013年版負面清單編制特別管理措施共190項,占行業比重的17.8%左右。在這190項特別措施中,使用禁止字樣的有38條、限制字樣的有74條。
至于2013版負面清單為何較長,楊雄的解釋是,2013版的負面清單是按照中國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來做的,這個國民經濟行業共分為18個門類、89個大類、419個中類、1069個小類。
此外,周振華表示,2013版負面清單的透明度不高,所以新版的負面清單還要進一步提高透明度,明確限制條款到底是什么限制。
作為中國推動開放向深度拓展的舉措之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后,就開始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負面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企業合同章程審批已全部改為備案管理。
來自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負面清單以外實行備案的新設項目占比90%,超過負面清單設計時備案項目占比85%的預測目標,符合試驗區產業發展導向。
在2014版負面清單編制的同時,自貿區內服務領域的開放也將進一步拓展。此前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表示,今年還將探索對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檢測檢驗認證、影視出版等服務業領域提出新的擴大開放舉措,對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制造、新能源等新興制造業領域提出外資準入的開放措施。
2013年上海自貿區提出了六大領域23項服務領域改革措施,目前除了有限牌照銀行一項以外,其余22項已經落地。
周振華表示,推動服務業開放時,與現行的監管體制有很大的沖撞。“我們的監管體制一直以來是行政的監管,而且是分業監管、多頭監管、交叉監管,實際上造成經濟主體在市場中資源配置很大的干擾,現在要轉向市場化監管。”
上海自貿區目前正在構建事中事后監管的基本制度,推動監管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后,具體包括:安全審查機制、反壟斷審查機制、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體系、綜合執法體系和部門監管信息共享機制。
最近已經給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了一個建議,稱監管制度框架中還必須包括對監管者的監管。具體來說,就是監管人的監管行為,監管的依據規章是不是合理、成本和社會收益是不是匹配,“事中事后監管也可能出現不當監管和過度監管,所以也要引入監管評估。”而這個監管,周振華說,按照國際經驗,應該是由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