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跨國公司迫于成本壓力和構筑核心競爭優勢需要,不斷加大服務外包的力度及規模,拓展外包業務流程的范圍,將非核心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人力資源、研發設計、金融分析與研究等層次較高的業務環節外包出去,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和高端化發展趨勢。
1.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結構升級
信息技術促進了服務業結構升級,使現代服務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贏利率的“三高”特征。一方面,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和源于為信息產業服務的大量新興服務行業迅速崛起,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如計算機和軟件服務、網絡通信、數字影視、網絡傳媒、信息服務、遠程教育、電子商務等。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在傳統服務業的滲透日益加深,使傳統服務業逐漸轉變為現代服務業,如現代物流業就是從批發零售貿易業、運輸業、倉儲業等傳統流通服務業轉變而來的。
2.支撐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不同行業的現代服務業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也不同,如表2所示(李琪和彭麗芳,2011)。
表2:不同現代服務業對3類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
行業 |
網絡基礎設施 |
服務自動化設施 |
管理信息化工具 |
電信服務 |
***** |
**** |
**** |
基于互聯網服務 |
***** |
***** |
**** |
物流 |
*** |
**** |
***** |
金融 |
**** |
***** |
***** |
電子商務 |
**** |
**** |
***** |
軟件與外包 |
*** |
***** |
***** |
醫療 |
*** |
***** |
**** |
數字內容 |
*** |
***** |
**** |
旅游 |
*** |
*** |
*** |
(注:*表示依賴程度)
3.提高了現代服務業的生產率
現代服務業屬于信息技術密集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服務業的生產率。根據美國經濟委員會的研究,勞動生產率與信息技術投資存在正相關關系,例如在1995~1999年期間,對信息技術進行密集投資的行業,其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為4.18%,而不進行密集投資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1.05%(荊林波,2004)。布普金斯研究所2002年的內部報告,對27個國家的信息技術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關系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認為1995年以來,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全國經濟的增長基本同步,并不慢于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從而對“鮑穆爾模式”做了修正。
4.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
產業融合,是指由于技術進步和放松管制,發生在產業邊界和交叉處的技術融合。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的特征和市場需求,導致產業的企業之間競爭合作關系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產業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劃產業界限(馬健,2002)。技術融合是產業融合最主要的原因,信息技術成為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的“黏合劑”(陳憲和黃建鋒,2004)。微笑曲線表明,制造、加工、裝配環節是利潤率最低的環節,而產品研發、售后服務則處于價值鏈曲線的高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制造業的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許多制造業企業紛紛將其業務功能分別向整個產品價值鏈的上游或下游服務功能轉移,以尋求價值增值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一些制造業企業中,服務與產品越來越難以分離,服務價值在整個產品價值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例如機械、電子設備制造企業不再簡單地銷售產品,而是在銷售產品的同時,提供與該產品相配套的包括電子控制、信息系統、軟件包、操作以及維護服務在內的一個完整系統服務。
5.推動全球服務外包的發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服務難以儲存和運輸的傳統特性,使服務生產與消費的分離成為可能,極大地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推動了全球服務外包的發展。目前,許多跨國公司迫于成本壓力和構筑核心競爭優勢需要,不斷加大服務外包的力度及規模,拓展外包業務流程的范圍,將非核心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人力資源、研發設計、金融分析與研究等層次較高的業務環節外包出去,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和高端化發展趨勢(易志高和潘鎮,2011)。這不僅促進了服務外包規模的橫向擴張,而且推動了服務外包的縱深發展。根據Gartner公司分析及預測,2012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達97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