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技術領域中進行率先性的探索,其創新的產出常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企業必須承擔高投入和高風險,需要巨額的研究開發費用和組織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
(一)整體技術水平不高
從國際經驗來看,任何一個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實現技術趕超的國家與地區,真正轉向自主創新為主,都是在總體技術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經濟實力十分強大以后。日本雖然到1994年才正式提出“告別模仿與改良時代”,但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技術水平在多數領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早已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部分領域的技術已處于世界一流水平,已經超越了“模仿”樣板,國家戰略才從“技術立國”轉向“科技創造立國”。
近20多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雖然提高很快,但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仍較為落后,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多數行業的技術水平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15~20年。從技術創新的角度,“模仿”的空間還很大。浙江民營企業也是如此,這些年浙江的科技投入雖逐年增長,但科技投入水平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產出水平落后于科技投入水平,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比較低,技術創新產出能力更低。技術創新產出能力反映各種要素組合產生的實際成效,是衡量技術創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然而,盲目走“微笑曲線”模式的產業升級途徑,只會讓企業在丟失制造的質量和效益的同時浪費更多的資金。
(二)傳統路徑依賴
浙江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自身獨特的發展路徑,在理論界被稱作“浙江模式”。這一模式的本質就是以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為主,走自我積累、依托市場、集聚發展的路子。這一發展模式對浙江經濟的快速增長確實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其弱點突出表現為發展領域主要集中在進入門檻低、技術水平低、勞動密集且附加值比較低的傳統產業,大多數民營企業產生路徑依賴,不愿跨出所在行業。此外,受經營者自身知識結構、經營管理水平以及企業規模小、資金少、人才缺以及市場準入、行業壟斷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民營企業很難進入技術層次更高的產業領域。
(三)過度注重產品創新,忽視工藝創新
受“微笑曲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研發創新。企業為使自己的產品早日進入市場,取得較大經濟利益,必然首先把資源投向產品創新,尤其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目前,不少企業對工藝創新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認為產品是主要矛盾,而工藝從屬于產品需要,是次要矛盾,把工藝創新簡單地等同為產品創新之后的工藝革新或技術改造。而過度產品創新的結果是產品市場周期縮短,很多新產品上市后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因質量、性能、價格等因素被淘汰,沒有取得應有的效益。不斷地轉換產品也使企業成本增加,造成產品質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業效益滑坡。由于忽視工藝創新,某些進口的同類商品一旦實行了進口替代即國產化之后,質量明顯下降,產品競爭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場。
(四)風險過大,收益不確定;企業組織規模小,人員素質不高
在新的技術領域中進行率先性的探索,其創新的產出常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企業必須承擔高投入和高風險,需要巨額的研究開發費用和組織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為保持技術和市場領先者的地位,創新者還必須建立較強的信息網絡,廣泛收集科技與市場的最新信息,因此,產品研發要求企業必須具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投入能力和技術儲備能力。由于浙江民營企業一般規模不大,難以承擔投入卻無法保證創新產出的風險,而且由于企業內部人員素質不高、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約,都不能滿足企業沿著“微笑曲線”兩端進行產業升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