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是一種比較新的概念,目前旅游者對低碳的認知程度較為淺顯,意識不強,很難快速接受并身體力行,因此低碳旅游的理念推廣存在一定難度。這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對很多人的旅游習慣提出了挑戰,如果大眾能夠接受則無疑實現了節能環保和高游客價值體驗的雙贏,反之,如果旅游者不能接受則勢必降低游客的體驗價值甚至降低游客的滿意度。
1 缺少相關法規或測評標準
2010年12月30日杭州政府明確“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目標和路徑。在“十二五”期間,杭州旅游業將圍繞建設“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總目標,通過實施“四大戰略”,再造杭州旅游“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龍頭產業”新輝煌。而在此次規劃中,尚未提及杭州未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建設成為低碳旅游城市的目標,因此可以看出,相應的低碳旅游標準還未出臺。而且當前旅游產業的關注點過分集中在經濟效益上,眾多經濟指標的設立與評比已經產生,但是很少有對自然生態效益關注評比,更沒有對旅游地的碳排放量進行統計考量。
2 旅游者的低碳意識仍較薄弱
低碳旅游是一種比較新的概念,目前旅游者對低碳的認知程度較為淺顯,意識不強,很難快速接受并身體力行,因此低碳旅游的理念推廣存在一定難度。這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對很多人的旅游習慣提出了挑戰,如果大眾能夠接受則無疑實現了節能環保和高游客價值體驗的雙贏,反之,如果旅游者不能接受則勢必降低游客的體驗價值甚至降低游客的滿意度。
3 旅游企業面臨技術、資金難題
很多與旅游相關的企業,因為受到技術、資金的限制,缺少與低碳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對于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來講,革新技術可以通過自身技術的積累實現,而對于一些小企業而言,則沒有能力解決。況且,就目前我國利用新能源的技術而言,完全使用新能源也存在困難。而在自主創新技術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投資也是非常大的。杭州很多四星級、五星級酒店都被評為了綠色飯店,但事實上它們與真正的綠色環保酒店還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見,無論是政府部門、旅游企業、還是普通的旅游者,目前的觀念意識與行為操作都和低碳旅游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