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同時,原材料、能源、資金、土地緊缺以及要素成本上升。如何確保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如何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如何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
1 優勢分析
(1)產業基礎優勢。衢州的特色制造業在全省有一席之地,2011年全市特色制造業規模以上銷售收入約375億元,工程裝備、輸配電、軸承等發展動力強勁。產品種類多,工藝、設備齊備。產品包含7個大類、34個中類、56個小類。
(2)技術與人才優勢。衢州傳統的產業基礎,為特色制造業培育了大批技術人才。據統計,衢州市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4000多人,中級職稱3萬多人,初級職稱7萬多人。良好的技術和人才支撐,為衢州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升級提供了智源保障。
(3)市場優勢。一是衢州特色制造業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高,有多個“單打冠軍”。二是產品市場結構較為合理,既有內銷產品,又有外銷產品,內外兩個銷售市場產品結構,能有效地抵御外部風險。
(4)品牌優勢。衢州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制造業基地之一。目前,衢州市被國家科技部授牌“中國空氣動力機械產業基地”,常山軸承、江山輸變電、消防器材等產業基地,是業內人員一提起就會想到的區域品牌。
(5)體制機制優勢。衢州特制造企業群,由少數的改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組成,經營理念先進,機制靈活,市場適應能力強。龍頭骨干企業正在加速形成。
(6)區位優勢。衢州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九地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位置,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處于經濟梯度轉移的必經之路,接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有資源和地域上的優勢。
2 機遇分析
(1)全球化的機遇——國際產業加快轉移。加入WTO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一方面,國際產業轉移的結構層次不斷向高端演進;另一方面,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制造、研發、服務一體化趨勢,工業技術引進加快。長三角地區以其獨特的資源和市場優勢成為“中國制造大廠”最熱點的選擇,衢州地區作為長三角腹地和浙西開發門戶必然有機會分得一杯羹。
(2)城市化的機遇——國內市場擴充需求。城市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和城市化引致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這帶動了鋼鐵、石化、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等重化工業的發展。重化工業具有資金投入大、技術含量高、人才集聚多、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度高和帶動能力強等特點,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需求決定市場,市場決定產業。
(3)現代化的機遇——生態經濟雙高要求。隨著先進工業技術的發展,傳統產業不再是粗放型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代名詞;現代化與國際化、信息化、創意環保緊密結合,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提高裝備水平、進行工藝和產品創新,注重供應鏈和價值鏈管理,降低資源消耗和減少污染。
3 劣勢分析
(1)衢州特色制造業“兩頭少,中間多”。表現在產品上,即大型成套裝備產品少,專業為本地或外地的特色制造配套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少,而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多。專業分工不發達,影響了發展后勁和競爭力。
(2)創新能力薄弱,產品質量提升空間大,質量管理、控制有待加強。衢州特色制造企業,除了少數龍頭骨干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產品以仿制市場現有產品為主,自身還不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立足于衢州特色制造業發展現狀,真正要獲得又好又快發展,必須盡快轉向依靠大量的、盡可能多的創新型產品,創新是特色制造業增長的源泉。
(3)從產業組織形態來看,部分特色制造行業內部企業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產業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偏低,產業關聯協同少,尚未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基礎不穩。
(4)區域內產品同質化,惡性競爭白熱化。政策不到位和制度性因素限制了企業間公平競爭,區域內企業“窩里斗”、“內耗”嚴重,同業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合作。
(5)從塊狀經濟支撐體系來看,一是行業自律較差,行業規范不夠,行業管理缺位。二是公共服務平臺缺乏,集群支撐體系極不完善。三是盡管目前政府對提升塊狀經濟和發展產業集群采取了一些支持性的政策措施,但對如何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公共政策框架還不夠清晰,扶持措施還不夠到位;在形成可操作性強的法規保障和扶持政策體系等方面,亟須取得實質性突破,以便提供更完善的制度環境保障。
4 威脅分析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同時,原材料、能源、資金、土地緊缺以及要素成本上升。如何確保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如何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如何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這些都是當前衢州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需要各方齊力攻克,謀求衢州工業經濟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綜上分析,可以對衢州塊狀經濟現狀歸納為下表:
衢州塊狀經濟SWOT分析表
優勢(S) |
劣勢(W) |
產業基礎好
良好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產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品牌基礎堅實
體制機制保障
區位優勢 |
兩頭少、中間多
創新能力不足、管理有待提高
未形成現代產業體系
塊狀經濟支撐體系不健全 |
機遇(O) |
威脅(T) |
全球化的機遇——國際產業加快轉移
城市化的機遇——國內市場擴充需求
現代化的機遇——生態經濟雙重要求 |
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需要協調發展
要素成本價攀升且投資困難
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集群主體及其支撐體的職能定位不清
國際市場的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