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企業向國外的先進企業學習內部管理、內部運作,推進管理創新,使企業運行制度化、規范化;提高質量管理、人事管理水平,使產品質量進一步趨于穩定,企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競爭中,具有很好的抗擊打能力。
(1)政府應積極營造創業氛圍,降低創業門檻,靈活利用稅收杠桿,鼓勵本地人創業,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進外地零部件企業進駐衢州,優化區內產業結構,通過壯大特色制造業的基礎。在鼓勵創業方面,要簡化手續,減少環節,減少許可,在稅費方面給予適當減免,政府只須在環保和安全等項上嚴把關即可。
(2)政府應組織人員根據本地區域特色產業、機械制造行業特點、電器制造行業特點,詳細編制投資、創業發展目錄。目錄應包括衢州特色板塊產業鏈設計中所缺的零部件明細,還要包括衢州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所缺少的工藝環節,如電器生產中的電鍍、機械產品生產中的鑄造、鍛造、熱處理等。投資、創業發展目錄中的零部件、工藝環節都可成為投資、創業方向。
(3)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和引進生產性服務業,完善產業集群支撐體系。真正以市場規律配置各類要素資源,按照區域一體化的思路,共建各種網絡服務平臺、產業服務平臺、政策服務平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盡可能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在企業文化創新、企業信用建設、公平公正公開執法等各個方面,為企業數量的增長、質的提高提供優質服務。
(4)建立有約束力的、行使部分政府監管職能的行業管理協會。通過行業協會來約束區域內企業間的不正當的競爭;通過行業協會隨時掌握行業的發展脈搏;通過行業協會架起一座與政府決策機構的橋梁,為政府提供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決策建議。
(5)通過舉辦培訓班,財政補貼部分學費等方式鼓勵企業經營者通過各種途經,學習管理、企業運營和專業知識,加強事業心,增強職業道德。使在衢州從事特色制造的企業經營者,能審時度勢,駕馭企業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搏擊長空,成為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企業家。鼓勵企業向國外的先進企業學習內部管理、內部運作,推進管理創新,使企業運行制度化、規范化;提高質量管理、人事管理水平,使產品質量進一步趨于穩定,企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競爭中,具有很好的抗擊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