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具體數據見表1。2005—2011年,寧波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其出口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全國。
1、寧波外貿發展方式粗放,不可持續
寧波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輸出資源、輸入污染,出口增長越快,資源消耗就越多,環境壓力就越大。寧波是經濟大市,卻是資源小市,缺煤少電無油,土地、能源等各種要素資源短缺,這使得寧波對外貿易發展面臨著較強的資源約束。寧波通過數量擴張來促進外貿發展越來越受到市場和資源等諸多剛性因素的制約,長此以往,將難以為繼。
2、寧波出口增速下降,外貿出口增長面臨嚴峻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外貿從1988年出口總額1.48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82.55億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寧波出口增速開始放緩,2009年寧波出口減少了76.75億美元,同比下降16.57個百分點。2010年出口呈恢復性增長,出口同比增長133.16億美元,同比上漲34.45%。2011年出口規模仍呈現增長態勢,但出口增速下降明顯,同比僅增長17.06%,出口增幅低于全國3個百分點,低于全省2.8個百分點(根據寧波市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局網站(//www.nbfet.gov.cn)相關數據整理計算而得,下同)。后金融危機時代寧波出口增長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將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3、寧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低,出口商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寧波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具體數據見表1。2005—2011年,寧波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其出口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全國。但在工業制成品內部,寧波機電產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寧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同全國水平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2011年,寧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額比重為8.10%,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額比重為28.91%,寧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低于全國20個百分點。可見,寧波市出口商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表1 2001—2011年寧波市與全國出口商品結構(%)
年份 |
寧波初級產品 |
寧波工業制品 |
全國工業制品 |
寧波機電產品 |
全國機電產品 |
寧波高新技術產品 |
全國高新技術產品 |
2005 |
4.76 |
95.24 |
93.56 |
53.41 |
56.00 |
13.5 |
31.8 |
2006 |
3.94 |
96.06 |
94.54 |
54.14 |
56.70 |
15.37 |
29.0 |
2007 |
2.85 |
97.15 |
94.95 |
57.58 |
57.60 |
16.42 |
30.2 |
2008 |
3.04 |
96.96 |
94.5 |
58.32 |
57.5 |
13.59 |
29.1 |
2009 |
3.0 |
97.0 |
94.7 |
54.9 |
59.9 |
11.4 |
31.4 |
2010 |
2.05 |
97.95 |
94.82 |
56.5 |
59.16 |
10.7 |
32.91 |
2011 |
3.7 |
96.3 |
94.7 |
55.6 |
57.18 |
8.10 |
28.91 |
(注: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寧波市統計局數據計算整理。)
4、出口市場相對集中
寧波出口以歐盟、美國和日本市場為主,2011年,寧波對歐、美、日市場出口在寧波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合計為52.2%。相比之下,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市場的份額非常小。2006—2011年,寧波前10位市場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74%~78%之間。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往往會加大市場風險,一旦這些傳統市場經濟政治狀況發生波動,寧波的外貿勢必受影響,也容易導致惡性競爭并因此引發貿易糾紛。
5、一般貿易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加工貿易比重有待提高和升級
寧波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總體比重一直維持在70%以上。2005—2011年加工貿易的出口額一直穩步增加,但比重一直維持在20%以上,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雖然一般貿易對地方經濟發展更為有利,但加工貿易則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并可借助國際產業大轉移的機遇加快本地的產業結構升級。
6、出口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企業競爭力不強
從出口主體的性質看,寧波出口以民營企業為主體。2010年,民營企業出口占寧波出口額的43.14%,居第一,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寧波出口額達到37.89%,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占的出口額為18.97%。但民營企業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只能通過價格等簡單手段開展競爭,許多企業對品牌、技術的投入不足,投入的研發經費比例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創新能力不強,缺乏自己的營銷網絡和銷售終端,產品增值環節和利潤實現環節往往被國際跨國公司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