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臺州市大部分地區的棉花進入了采摘的中后期。看著一朵朵潔白的棉花,不少棉農卻沒有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今夏,臺州市連續多日出現高溫酷熱少雨天氣,旱情嚴重影響了不少農作物的生長。
烈日不僅“灼傷”了棉田,更“灼傷”了棉農的心。
有的棉田產量減了近4成
老棉農林米英和棉花打了七八年的交道,她家的棉田位于玉環漩門灣。近200畝的棉田是一家人半年的主要經濟來源。
日前,在林米英家的棉田里,及膝的植株顯得有些稀疏。從葉子間,記者看到零零星星的棉花從棉鈴里破殼而出。
說起今年棉花的長勢,林米英顯得有些沮喪。“去年,棉鈴長得密密麻麻的。”她嘆了口氣說,“今年天公不作美,收成差。”
“今年夏天干旱,地里的棉花都要‘渴’死了。”眼看著棉鈴一個個脫落,林米英比誰都著急。無奈之下,她只好租來機器,從河里汲水灌溉。
但林米英的辛苦并沒有換來好收成。“今年只能保本了,這大半年算白忙活了。”林米英一邊忙著,一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年,畝產量在250公斤左右,今年只有150公斤左右,每畝產量降了近4成。
這200多畝棉田算下來,棉花的總量就減少了2萬公斤。對林米英一家來說,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肥料價格、人工費都在漲,賺不了錢,明年不打算種棉花了。”林米英搖搖頭,不再說話。
其實,農作物減產的棉農不止林米英一個。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干旱使得臺州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76.51萬畝,農業直接經濟損失2.68億元。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