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嘉興市已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有效地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了土地空間和環境容量。
截至9月底,嘉興市共淘汰制革行業落后產能105萬牛皮標張,化纖行業落后產能5萬噸,電鍍行業落后產能250.97萬升,醫化行業落后產能2.5萬噸,提前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同時,結合產業結構特點,我市還自加壓力,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至9月底對115家企業的低效落后產能進行了淘汰。
“今年我們把淘汰落后產能與‘三改一拆’、‘機器換人’、水環境整治、行業專項整治、騰籠換鳥、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相結合,同時切實加大對噴漆、噴塑、液氨、粉塵、危化品、小化工、廢舊塑料加工等‘低小散危’企業的整治關停淘汰力度,從而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隨著淘汰工作的深入推進,特別是受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淘汰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都越來越大,我市能夠提前完成年度淘汰任務,主要得益于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進工作,集聚政策資源,形成工作合力。記者了解到,一方面我市各縣(市、區)都根據當地實際,積極制訂政策,對淘汰落后產能、實施“退低進高”給予補助;同時,圍繞年度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目標任務,相關職能部門從供地、生產、用電、排污、安全、融資等方面,對未按期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提出相應限供和取消許可等措施,倒逼其盡早淘汰。如在利用電價杠桿作用方面,我市就通過差別化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等措施,倒逼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
抓緊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在源頭上,我市對新建、擴建、遷建、技術改造等所有建設項目都進行了嚴格把關,尤其是對高耗能、高排放及產能過剩行業項目進行嚴控。今年前9個月,全市遭到否決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就有112個。
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推進,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記者了解到,通過今年前9個月對低效落后產能項目的關停淘汰,全市共計節約標煤18.8萬噸,減少COD排放2118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3噸,減少NH3-N排放55噸,減少NOX排放87噸;騰退低效工業用地1880.2畝,從而為新興產業、先進產能發展騰出了土地、用能空間和環境容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