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河南日報農村版不斷接到淮濱縣張莊鄉九里村村民反映,當地一個耗資1000多萬元的電灌站,2011年建成以來就沒有發揮一絲作用,對此,7月6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村民反映的電灌站名為豬拱城電灌站,是更新改造項目,于2010年9月開工,2011年5月完工,工程概算總投資1480萬元。
九里村村民說,因為竣工后抽不上水,所以工程也沒法驗收,待2013年9月份汛期有水后,才在那時抽了一次水,事后才知道,電灌站趕在汛期抽水,是想通過上級的驗收。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調查了解到,村民反映的那次抽水時間是2013年9月4日至7日。記者從信陽市農業局的相關專家那里了解到,淮濱種植的是麥茬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秧期是需水高峰,而9月4日至7日接近水稻收割期,就不怎么需要水了。
九里村村民老王說:“去年水稻插秧干旱沒水,豬拱城電灌站周邊7個村兩萬余畝農田,因無水灌溉大幅減產,部分農作物絕收。”
在豬拱城電灌站記者看到,電灌站取水口位置與取水點的淮河水面基本持平,河水無法向閘口涌入。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信陽地區普降大雨,造成河水大幅上漲,若在平時正常水位,電灌站的取水口要比河水面高出半米以上。
淮濱縣水利局介紹,淮濱縣遭遇持續干旱,2011~2013年淮河最低日平均水位位于21.00米,低于設計取水口高程21.30米,無法取水;水文部門對淮河水位的監測結果也顯示,2011年后淮河淮濱站平均水位下降明顯,最高水位平均下降3.0米,最低水位平均下降1.0米。
針對抽水困難的情況,淮濱縣水利局解釋,該電灌站是信陽市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的,7月4日信陽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技術人員對設計及施工情況進行復核,復核結論為:豬拱城電灌站設計符合標準,建設及施工符合設計要求,正常年份能滿足灌溉要求。
聽到此結論,九里村村民老李氣憤地說:“何為設計符合標準,符合還抽不上水?何為正常年份,是待到老天下足了雨,不要抽水灌溉了才是正常年份嗎?”該村民組的另一村民告訴記者:“這電灌站抽不上來水,天又旱,因此給我們打了機井,但卻是抽不上水的機井,我們小組就打了四口,兩口一直沒用,另外兩口抽兩個小時就沒水了,現在都廢在那邊了,你們一定要查查這樣的水井有多少?又有多少投資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