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中國而精彩
古老的絲綢之路,曾是經濟共贏、文明互鑒的合作范本;“一帶一路”,將在開放、發展、和平、共贏、安全、交融的世界新格局下,再創絲路新輝煌。
在世界政經版圖上,一個來自中國的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正在為泛亞和亞歐區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將開啟一個共創共享的國際合作新時代。
這一宏偉構想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于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新絲路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和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了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被譽為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構想、一條和平發展的共贏之路、一項腳踏實地的偉大事業。
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覆蓋約44億人口;“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于上升期,無論是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角度看,沿線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新絲路戰略構想,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沿線各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順應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成就,受益于經濟全球化;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并將繼續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
但是,現在乃至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還需要通過持續的發展來解決新問題、新障礙,中國比以往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專家預測,未來5~1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那么,中國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經濟大國?
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并相信,正在崛起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視角,對全球共同發展、全球治理結構承擔更多責任、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夢與世界夢始終相通。
“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于將政治關系、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必將迎來一個共創共享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