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經信委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工業總產值達2.15萬億元。雖然2014年面對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但重慶的工業經濟建設依然取得了新成效。今日上午,市經信委黨組成員、總經濟師涂興永,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做客華龍網,為網友暢談重慶工業經濟的發展情況,易小光分析認為,重慶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是一個快速成長期,并且正向智能、綠色方向的發展。
工業產值增幅全國第一 利潤直轄后首次超全國平均水平
市經信委黨組成員、總經濟師涂興永介紹了2014年重慶工業經濟發展的大概情況。他表示,2014年,重慶工業經濟的發展在工業總量、工業投資、質量效益、工業外向度四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去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大關,達2.15萬億元,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速19%。其中,規模工業產值1.87萬億元,增長14.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6%,高于全國平均4.3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一,連續五年列全國前兩位;工業占全市GDP比重36.3%,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43.1%,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
其中,在質量效益方面,涂興永也介紹道,去年,預計全市規模工業利潤超1100億元,增長30%,高出全國平均25個百分點,增幅連續兩年全國前茅。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超過全國平均0.2個百分點,“直轄以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涂興永也認為,重慶去年工業經濟的發展也有 “一個下降”:能耗下降。數據表明,全市用較少能耗支撐了較快經濟增長。其中,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6%,提前一年超額完成 “十二五”節能任務。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至1.152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26%。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保持83%以上,高于全國十個點分點左右。規模工業度電產值達35元,提高14%。
專家稱重慶工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正處于工業化發展中期
雖然2014年面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但重慶的工業經濟發展成績仍然搶眼。對于重慶工業的現狀,專家易小光則表示,目前重慶正處于一個工業化發展的中期,是一個快速成長期,重慶工業正向智能、綠色方向的發展。
“按照國際上經濟發展的經驗,這是一個快速成長期。重慶發展對工業有巨大的需求,同時我們也抓住全球化,抓住全球產業轉移這個機遇,大力招商引資,我們的產值都有大幅提升。”
此外,易小光也認為,去年以來全市大力推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也把工業布局向城市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轉移,不管是工業產出還是工業投資這方面都非常顯著。同時,他也提出,重慶建立了外向型的工業經濟體系,“不但吸引內資還是外資,以及出口交貨值,都表明重慶工業體系是一個開放的外向型,這里面通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就利用了開放高地帶來的紅利。”
而對于能耗下降的數據,易小光也認為,降低了能耗,也就是說體現出重慶工業正向智能、綠色方向的發展。
展望2015 重慶工業發展 專家稱有機遇、有底氣
除了對2014年全市工業發展的總結,市經信委黨組成員、總經濟師涂興永也在訪談中介紹了,2015年重慶工業發展的預期目標。
涂興永表示,2015全市工業總產值將增長13.5%,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4%,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有進一步提升,要達到4600億元,工業利潤1300億元,利用外資繼續保持40億美元,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以上,這個下降到“十二五”末累計就會下降28%。“這些指標仍然是一個較高的預期目標,從我們反復摸底的情況來看有基礎,預計也基本上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對于涂興永2015年工業經濟的展望和建議。易小光也十分贊同,“我感覺雖然重慶和全國一樣面臨新常態,面臨經濟的回調壓力,但是我還是感覺到重慶工業經濟的發展是有機遇,是有底氣。”
易小光解釋說,所謂“有機遇“就是指在世界經濟回升的背景下,在國內要抓國家重大戰略,特別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有底氣”則是基于現在重慶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體系的形成、完善,“‘6+1’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漸的成長,我覺得這是我們有底氣,我覺得通過努力甚至還要比剛剛提出的數字更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