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1月23日電 福建自貿試驗園區或于今年3月1日正式掛牌。即將開啟的“自貿區”時代將帶來哪些新氣象?福建又該如何運用好國家賦予的自貿試驗園區政策,提速自身經濟發展?
今日,國內自貿區研究領域知名專家、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陳波受邀來到廈門市思明區委黨校舉辦專題講座。會上會下,陳波暢談了一些他對福建自貿園區建設的看法。
政府管理模式轉變帶來新機遇
在陳波看來,自貿試驗園區的建立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政府管理模式的轉變。他指出,政府與企業家之間的聽證會機制就是政府重視市場聲音的體現。這種機制讓政府在一線聽到企業家共同的市場呼聲,并在政策上予以回應,政策更“接地氣”了。
政府的角色轉變,提高了行政效率,自貿試驗園區內的企業將成為這一過程的最大受益者。簡化后的辦證程序節省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陳波告訴記者,運營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現為時間和資金成本的降低。“在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方面,以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手續,現在可能只要三天左右;效率的提高為企業節省的金錢成本高達30%。”
對于福建應有的新姿態,陳波博士歸納了“學習、傳承和輻射”的“三步走”戰略。他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園區需要學習、復制上海試點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并將政策紅利輻射至周邊地區,促進臺海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民營企業制勝:自我定位很重要
福建自貿試驗園區帶來了一大波政策紅利,不少企業躍躍欲試。這其中,民營企業頗為引人關注。那么,民營企業該如何做好提前儲備,抓住政策機遇呢?
陳波建議,民營企業在進入自貿試驗園區之前,需要提前了解自貿試驗園區的發展方向、運行制度和法規環境。其次,明晰自我定位和發展方向至關重要。他認為,具備資金、業務和行政法制優勢的民營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
在福建自貿試驗園區揭開神秘面紗后,不少人開始猜想:福州、廈門和平潭三地,哪個區域更有機會領跑自貿試驗園區的經濟發展?
陳波認為,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承載著經濟發展中的各方壓力和挑戰。“比如上海自貿試驗園區擴區后,新區域與原來的區域都發揮著各自作用。”
這種分工協作的原理同樣適用于福建自貿試驗園區。“福建的三個園區在制造業、服務業、金融等領域有著各自優勢,分工專業化的同時也存在內部競爭,以此承接臺海經濟一體化的重任。”陳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