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加強進口的實施意見,著力發揮進口對優化結構和創新升級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擴大貨物進口水平,是促進外貿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意見》中各項措施遵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著力發揮進口對優化結構和創新升級的促進作用,加快外貿轉型升級,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拓寬領域擴大進口,促進貿易結構平衡
近年來,我省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進出口結構比例失衡嚴重,外貿增長過多依賴出口;進口主要集中在資源產品上,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據海關統計,2014年,全省進口額為177.8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12月當月,進口15.6億美元,同比下降17.2%,增幅連續6個月下滑,且降幅為近4個月最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擴大進口有利于推動貿易結構優化,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根據《意見》,我省進口領域將進一步拓寬。重點將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資源性產品進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擴大服務貿易進口。比如,支持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企業開展進口設備融資租賃業務;鼓勵企業建立資源性商業儲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申報建設肉類和水果進口檢驗檢疫指定口岸;支持省內流通企業整合進口和國內流通業務,促進進口和國內流通相銜接;擴大自“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口,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經濟加速轉型,進口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客觀上要求適度擴大進口領域,促進貿易平衡發展。省商務廳有關人士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省將采取差別化、更積極的進口政策,合理擴大進口規模,規范進口秩序,優化進口結構,助推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優化服務環境
《意見》提出,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重點是鼓勵商業銀行開展進口信貸業務。完善進口信用保險,拓展進口預付款、進口保理、進口保費等進口保險業務。繼續實施財政貼息補貼政策,對列入《安徽省重點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目錄》的項目給予貼息,對列入國家鼓勵目錄但沒有獲得中央財政貼息的,列入省級外貿促進專項資金支持范圍。認真落實國家有關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為方便進口產品盡快通關放行,《意見》提出優化進口服務環境。重點是實行24小時和節假日預約通關,全面實現通關關檢作業無紙化,擴大推廣稅費電子化,引導進口企業應用電子支付和電子擔保系統。對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商品實行“分類管理、便利進出”“一次申報、分批核銷”的檢驗檢疫措施。簡化進口結算制度,鼓勵企業在進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加強進口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在保稅區內設立進口倉儲商品展示、交易、分撥和物流中心。鼓勵商協會搭建進口商務信息和交流服務平臺。
意見還積極推廣復制上海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對部分進口工業品采信第三方檢驗結果,推進檢驗檢疫無紙化申報和通檢,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探索實施進口貨物預檢驗制度。
反映基層和企業心聲,立足當前注重長遠
實施意見基本反映了基層、企業訴求較為集中的領域,突出強調了擴大開放和改革創新,既立足當前,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更注重長遠,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探索長期性、制度性政策安排,助推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省商務廳貿發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還特別強調各部門要圍繞推動我省產業升級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合力,共同促進。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省外貿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相對我省出口的快速增長,進口相對乏力,外貿要轉方式、調結構,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 ”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張建才表示,從合理配置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的角度看,我省對進口有很大的需求。 “當前,我省正在打造創新型省份,正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進一些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高端生產性服務等,不僅滿足了全省生產和發展的需要,而且契合了產業轉型升級要求。 ”
“意見把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放在突出位置,就涉及到產業政策的問題,有很強的導向作用。 ”張建才認為,強調加強擴大進口,強調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是因為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省要想加快技術進步、轉型升級,都離不開國際合作。要吸收各國先進科技成果,通過積極進口,尤其是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進口,實現外貿平衡發展,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同時促進企業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結構升級。此外,這樣做還能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出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