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發力 “正能量”可期
從今年全國兩會可看出,降成本的“組合拳”已經開始發力。比如,在征稅清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預計今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的時間表,軍令狀已經下了,這是任務鞭策。今年營改增一定要完成。
再如,在方面,央行行長周小川在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對企業創新進行融資支持。他介紹,對科技創新類的初創型企業加大直接融資的服務力度,同時對達到一定標準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已連續若干年增長率高于貸款平均增長率。”
另外,在簡政放權方面,一些企業也已感受到改革紅利。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說,過去海外投資審批,少則三個月,多則一年。但2014年三胞集團收購一家英國公司時,從申報到完成審批,只用了兩個多月,“這樣的審批效率連外國人都很吃驚。”
期待“降成本”帶來更多獲得感
記者在全國兩會采訪感受到,不少代表委員們一方面對“降成本”措施的成效點贊、對政府的決心和部署充滿信心,另一方面仍覺“不解渴”,期待能進一步動真格、出實招,為實體經濟應對下行壓力、推進結構調整提供助推力。
“希望把降成本行動落到實處,不能‘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大會發言中,李書福一口氣提出一串建議:“要對制造業實施結構性減稅,尤其是要較大幅度降低增值稅稅率,降低制造業用地價格,精簡歸并降低‘五險一金’,讓制造業企業‘落得了戶、安得起家’。要繼續清理各種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收費。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制造業直接融資比重,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首先要把減稅文章做足,比如除“營改增”之外,對小微企業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稅收減免征收的標準;其次要繼續壓縮政府性收費,比如行政事業收費、政府性基金等,“本來就是輔助性收入、可以進一步壓減,且其繼續收取的正當性也要更明確。”
另有人士則認為,“降成本”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要更加重視市場化手段。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降低成本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如果我們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10個百分點,就有12萬億的增長空間。消費端的‘互聯網+’大軍應該到生產端來看一看。生產性服務業的全面發展,將重塑中國制造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怎么使政策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作為政府部門還是要多動腦筋,尤其是在降低企業成本上多想辦法。”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經信委主任徐一平說。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