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我國作為汽車消費大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關乎到民生、環保、能源等重要方面。近幾年來,新能源汽車成為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今年兩會前夕,全民對霧霾問題的關注更是為新能源汽車添了一把火。
環保是唯一跨年度戰略看好的方向,重申環保是2016年其非常看好的主題投資機會之一。
從2012年的不足1萬輛,到2013年的兩萬輛,再到2014年的7.4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不過,在中國2300萬輛的汽車總銷量中,7.4萬輛微乎其微。粗略估算,若要實現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的目標,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增長率要保持近100%的水平。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任重道遠,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市場真的會在2016年迎來全面爆發嗎?新能源汽車概念還能火熱多久?這些都是投資者不得不關心的問題。
政策依賴明顯用車環境有待提升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有明顯的政策依賴性,這一點在2015年下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新能源汽車免收購置稅政策出臺后,2015年9-12月的平均月產量超過了1.3萬輛,而1-8月的平均月產量只有不足4千輛。
用戶對于充電設施的擔憂是現如今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工信部部長苗圩在3月5日的表態增加了市場的信心,他提出要從今年開始,加大對充電設施力度的基礎建設,也希望各級試點的政策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讓消費者買得著車,用得著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為今年的兩會帶來了《關于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的提案》。他建議,應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包括支持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傳統電力供應央企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石化、中石油等傳統汽車能源供應央企參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應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法規保障其權益,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補貼力度,減免稅收。
純電動為未來大方向混合動力是否繞不開
目前,國家重點扶持純電動汽車,但業內也存在質疑的觀念,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混合動力是繞不過去的一條路。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和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均提出了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經過深混和插混技術,最終過渡到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汽車。
但綜合分析中國的能源結構和國外發展現狀,混合動力車型迎來爆發性發展機遇的可能性并不大,堅持走純電動的路線才是我國既定的國策和長期的戰略。中國如果學習日本走混合動力路線,根本繞不開技術專利的壁壘,從源頭上就會受制于人,難以實現獨立發展。而純電動路線中國與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雖然仍存在很多技術和市場的問題,但比亞迪、江淮、上汽等自主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逐漸打開地方保護主義的藩籬,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發展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純電動汽車技術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是電池問題。汽車界的政協委員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新能源汽車造車不難,難在做電池。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成本高,在續航能力、安全性、充電時間等方面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消費者在是否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上存在這些顧慮,因此一旦失去價格補貼、免拍牌等優惠政策的支撐,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很難提升。電池技術能不能取得突破,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根本問題。
為推動電池研發步伐加快,政協委員們建議國家適當調整政策補貼的重點。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向在于整車制造企業,而忽視了電池制造企業。針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癥結,國家應該多拿出資金鼓勵這些電池制造企業去進行科技研發。
微型電動車市場需求大亟待規范標準
最高時速80公里以下、續航里程較短的四輪純電動車被業內稱為微型電動車。由于價格便宜、停車方便,近幾年來微型電動車銷量增速明顯,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受到青睞。但微型電動車一直存在標準缺失、無準入門檻的問題。在本屆兩會上,代表們關于微型電動汽車的提案較往年明顯增多,并且更加全面。
微型電動車市場亟待規范,這一點業內的意見是一致的。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豪華品牌、合資品牌車型、價格、渠道的不斷下探,在未來的數十年里微型電動車發展成“國民車”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微型電動車何去何從,仍有待研究。
推廣相對容易銷量持續猛增
新能源汽車在私人領域的推廣雖有決心,但困難重重,心急不得。相比較而言,在公交領域的推廣則比較容易。2014年,在客車行業整體下降的情況下,新能源客車逆市上揚,全年共計銷售新能源客車18637輛,同比增長80.54%。根據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的預測,2016年新能源客車的銷量還將增加一倍。更多關于新能源的市場信息,請關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