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搭臺,傳統養殖產業遇上現代光伏發電產業,這些產業要素深度融合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隨著8月初土流網與通威集團在成都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漁光一體”戰略,“養殖+發電”的綜合效益將提高3倍以上,極大地帶動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光伏與漁業兩個產業的跨界融合是產業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有益探索,這種融合催生出一種全新的產業生態——光伏農業。“光伏+漁業”作為光伏農業的形式之一,使光伏發電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在水產養殖集中地區豐富的池塘水面資源上架設光伏電池板,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養殖模式。
“漁光一體”產業模式具有漁光互補、一地兩用的特點,能夠極大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據測算,我國共擁有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若將其中4500萬畝精養魚塘建成“漁光一體”電站,總量將達1200-1500GW,相當于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總量,年發電收入高達1.2-1.5萬億元。“漁光一體”對養殖的影響,以魚類養殖為例,光伏產品的覆蓋更適于陰涼魚類的生長,其次,光伏類頂棚的覆蓋將提高同等面積魚塘的放養量。
此次合作主要是促進魚塘水面的流轉,通過土地流轉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土流網CEO伍勇表示,“漁光一體”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為農民增收。從目前已并網發電的“漁光一體”示范項目來看,綜合計算,每畝“漁光一體”池塘年利潤可達4-6萬元。農戶以流轉土地、土地資源入股,或自己加盟建設“漁光一體”項目獲得較高收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