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9月12-13日在南京召開。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綜合處處長常國武在峰會上說,新材料“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結束,目前正處在報備過程中。未來要重點突破新材料應用瓶頸的制約。新材料品種眾多,而石墨烯、3D打印、超導、碳纖維等領域則最受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新材料細分領域有望在未來繼續催生出千億級市場空間。
新材料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將成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
以“發展與創新”為主題的“2016中國•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9月12—13日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材料產業的上市公司高管、科研機構專家、知名投資人、金融機構負責人等600余位嘉賓參會。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綜合處處長常國武在峰會上說,新材料“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結束,目前正處在報備過程中。未來要重點突破新材料應用瓶頸的制約。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認為,新材料領域產業前景良好,到“十三五”末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而石墨烯、3D打印、超導等前沿材料的快速發展,則有望在未來繼續催生出千億級市場空間。
據之前媒體報道,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將從升級基礎材料、發展戰略材料以及遴選前沿新材料三個層面出發,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作出細致規劃。其目的是促使我國新材料產業整體升級,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奠定產業基礎;同時通過新材料升級,加快鋼鐵、有色、石化、輕工、建材、紡織等基礎制造業向產業中高端邁進,并為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尋找后續發展的可持續動力。
基礎材料領域,“十三五”期間將著力解決鋼鐵、有色、石化、輕工、建材、紡織等基礎材料產業產能全面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領域無法實現自給三大突出問題,重點發展先進鋼鐵、先進有色金屬、先進石化、先進輕工、先進建材、先進紡織等6大類25個分類材料。力爭到“十三五”末,基礎材料產業總體規模得到有效控制,并形成高性能、差別化、功能化的先進基礎材料制造能力,促使鋼鐵、有色、石化、輕工、建材、紡織等基礎材料制造產業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先進基礎材料總體實現自給,并形成一定的出口能力。
關鍵戰略材料領域,將從保障海洋工程、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核電、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衛生、電動汽車、智能制造等我國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產業發展出發,重點發展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高性能分離薄膜、高性能纖維及符合材料、新能源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電子陶瓷、先進半導體、稀土等9大類32個分類材料。預計到“十三五”末,我國經濟發展急需的百余種關鍵戰略材料將全面實現國產化,關鍵戰略材料綜合保障能力超過70%,在初步形成上下游產業協同的基礎上,為上述眾多關鍵產業發展提供材料支撐,奠定未來發展的產業基礎。
前沿新材料領域,將重點發展石墨烯、3D打印、超導、智能仿生等4大類14個分類材料。其目的是為滿足未來十年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以及為制造業全面邁進中高端進行產業準備;并形成一批潛在市場規模在百億至千億級別的細分產業,為拉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長久推動力。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認為,新材料領域產業前景良好,到“十三五”末市場規模將達萬億之巨。而石墨烯、3D打印、超導等前沿材料的快速發展,則有望在未來繼續催生出千億級別的新市場。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新材料產業涉及制造業和國民經濟中的眾多部門,其發展不但會促使基礎材料產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還將對“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