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靈核網統計顯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軌道交通車輛需求為540億至62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2021年至2025年需求為630億至73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75%。我國政府正強有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及輻射區域互聯互通工程建設將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帶來可觀的市場需求。
全球軌道交通裝備所具有的強勁的市場增長態勢、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作為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助力措施,必將在未來仍將保守穩定增長的勢頭。
國內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維持高位、海外市場開拓構成2015年以及“十三五”期間鐵路設備行業投資機會兩大推動力,看好鐵路設備板塊整體投資機會并密切關注軌交裝備新技術新趨勢。標的上首推發展戰略清晰、內生式增長與外延式并購雙輪驅動的永貴電器和鼎漢技術。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發布,其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就位列其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市常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建鐵路不低于2.3萬公里,總投資不低于2.8萬億元,我國鐵路裝備需求將維持在高位。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已有38個城市經國家批準建設軌道交通,規劃里程超過6680公里,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有超過50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未來十年,城軌車輛平均年需求將超過5000輛。
軌道交通裝備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國制造2025》中的重要內容。靈動核心調研整理獲悉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簡稱《技術路線圖》)對軌道交通裝備提出了目標要求,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能力和主導產品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500億元。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包含現代技術的干線軌道交通、區域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的運載裝備、通號裝備、運控裝備與路網裝備。《技術路線圖》從需求、目標、發展重點、應用示范重點、戰略支撐與保障五個維度對軌道交通裝備進行分析和描繪,分別形成了從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詳細技術路線圖。
《技術路線圖》指出,軌道交通制造業將重點研制安全可靠、先進成熟、節能環保的綠色智能譜系化產品,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實現全球化運營發展。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能力和主導產品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000億元,境外業務比重超過30%,服務業比重超過15%,重點產品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到2025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體系,在主要領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境外業務占比達到40%,服務業占比超過20%,主導國際標準修訂,建成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占據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圍繞著這一目標,到2025年將重點打造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30噸軸重重載電力機車、城際快速動車組、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中低速磁懸浮系統等產品。在關鍵零部件方面,功率半導體器件、動力型超級電容器件、高速動車組車軸/車輪、列車制動系統、通信信號裝備、齒輪傳動系統、車鉤緩沖系統被列入重點。關鍵共性技術,新型車輛車體技術、高性能轉向架技術、電傳動系統技術、儲能與節能技術、制動系統技術、列車網絡控制技術、通信信號技術。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但是發展核心部件國外造,中國高鐵相關配套部件遠遠落后于高鐵本身發展速度的尷尬事實。
對高速鐵路的投資是重頭戲,但除了南北車等整車制造商和中鐵工中鐵建等鐵路建設商之外,能夠分享這一場盛宴的國內配套企業并不太多,因為高鐵運行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如車輪、車軸、軸承等,目前還主要從國外進口。
隨著高鐵道路的鋪設和高鐵車輛需求的逐年增加,每年隨之水漲船高的高鐵車輪市場,也大多流入到了國外企業的囊中。
除了高鐵車輪,在高鐵上使用的軸承,國內企業也同樣難以進入采購名單。一家高鐵車輛制造商的內部人士就告訴本報記者,由于速度快,高鐵上所用的軸承對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目前主要是從瑞典、德國、日本的三家廠商進口,國內軸承企業生產的高速軸承,大多還只能滿足150-180公里的列車所需。
國產高鐵軸承企業的缺席,也為它們的國際同行提供了攻城略地的機會。2010年3月,瑞典SKF就宣布,與鐵道部在原來4年合約的基礎上再續約4年,而日本NTN公司更是將生產基地開到了中國境內,位于南京的工廠一期投資1億美元,生產用于高速鐵路、地鐵及風力發電所用的軸承。
“目前中國的高鐵及相關部件在機械部分的制造工藝已經有所突破,但涉及到設計技術、材料工藝以及軟件技術等的一些關鍵系統和部件,仍是技不如人。”而國外雖然與我國的相關企業成立了不少合資公司,但對核心技術并不愿意轉讓,因此,對于核心部件依然要依靠從國外采購。
不過,隨著中國高鐵建設的重啟加速推進,如南北車等傳統的鐵路相關車輛生產商,也開始在高鐵核心技術的研發上投入更多。
2015 年全年招標總數量將超過450 標準列,一列高鐵平均成本在1.6 億元左右,其中核心零部件占到高鐵成本的70%,可估算出我國高鐵核心零部件年均擁有將近700億需求空間。
目前我國高鐵一些關鍵的零部件還需要從國外進口,或者從中外合資廠購入,但即便是合資廠也只是負責相關部件的組裝,我們按照成本計算進行估計,高鐵目前實際國產化率約為50%,進口替代空間廣闊。更多關于軌道交通的最新信息,請直接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