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核網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僅585萬輛,而十年之后的2015年,銷量超過2450萬輛。再看美國和日本近年來的銷量變化趨勢,前者相對持平,在2009年一度下降,后者也有下降的趨勢。
2015年全球銷量達到千萬水平的跨國汽車公司有豐田、大眾和通用,這三家企業在華銷量占比都非常高。如果去除在華銷量,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預計,中國2025年汽車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現在離市場飽和點還有很大空間。它指出,影響汽車千人保有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密度。雖然我國人口分布不均,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騰沖-黑河線以東的43%的國土上,實際人口密度約300人/平方公里,相當于英國、意大利、德國的水平。這些國家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在600輛左右,但中國目前僅102輛。
因此,中國市場對汽車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大量的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并紛紛設立面向全球的研發中心。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從原來的銷售淘汰產品、滯后產品到同步投產,甚至現在還有許多車企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車型,中國汽車市場正不停地發生著變化,而且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的汽車市場高度開放,競爭激烈,由此也帶來了自主品牌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今年1-9月,本土品牌在乘用車市場已經占到了33.3%的份額。同時,本土品牌中高價位車型的銷量也在迅速提升,其中7萬-13萬的車型增長速度最快。
自主品牌集中進入低價位的SUV市場,實施錯位競爭。今年1-9月SUV銷量前十中,自主品牌車型已占領四席。同時,自主品牌也在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發展路徑,如吉利以市場為核心,通過國際并購來提升自主能力。扎扎實實做品質也是自主品牌提高競爭力的一大措施。
國際化則是我國本土品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汽車出口量在2012年達到最高峰,為102萬輛,但近幾年都在下降。奇瑞的出口量最大,2012年達到17.9萬輛,今年1-8月已出口5.4萬輛。第二名吉利于2013年達到了最高峰11.8萬輛,今年1-8月出口1.4萬輛。第三名是長城,最高峰達到7.3萬輛,今年1-8月出口1萬輛。第四是長安,最高峰2014年達到2.1萬輛,今年1-8月出口1.2萬輛。
中國汽車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第一個階段是所有廠商做出口,擴大自己的總銷量;第二階段是利用國際資源提升自身能力,長安、奇瑞、吉利等企業都已經利用全球資源,建立了自己的國際研發中心。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已經走在第三個階段,即強勢國際化戰略,不僅僅要走出去、走向其它發展中國家,更要走進這些國家,甚至進入發達國家,這將是我國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機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