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關于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兩份重點文件出臺,分別就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以及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專家表示,2017年是農業供給側改革年,農產品種植結構、收儲制度、土地輪休、土地制度等相關改革有望推進。
《意見》是農業領域的首個PPP指導文件,明確提出了農業領域PPP的重點領域與路徑,將重點支持社會資本開展高標準農田、種子工程、現代漁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體系、動植物保護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規模化大型沼氣、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游休閑農業發展。
《方案》則強調,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要從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入手,加快改革完善相關政策。全面推開農資綜合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等農業“三項補貼”改革,鼓勵各地創新補貼方式方法,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自覺提升耕地地力。
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穩步推進國內漁業油價補貼政策改革。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