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狹義零售銷量為2325萬輛,同比增長了18.4%。這樣的銷量成績絕對稱得上是超出預期的高速增長。
從7個數字看變化與調整
第一,2016年乘用車市場內需為2298萬輛,市場增長率為17.2%,是2015年增長率7.4%的兩倍還多。劉明指出,從整個汽車發展規律來看,當前發展階段的乘用車市場的合理增速為GDP增速的1~2倍,而2016年17.2%的增速是GDP增長的2.6倍。
第二,2016年乘用車市場增加的銷售量為337萬輛,這樣的增量相當于印度的汽車銷量,印度2015年銷量是342萬輛,它排在全球第五位。
第三,SUV在2016年乘用車增量中的貢獻度為79%。2016年SUV銷量948萬輛,增長265萬輛;SUV占乘用車的份額提高到41.3%,比上年提升6.5個百分點。“近年來SUV的市場份額都是增長的趨勢,可以看出我國汽車消費持續升級”,劉明表示。
第四,2016年乘用車單車型年度銷量冠軍一年的銷量為57.8萬輛,這一成績是由長城哈弗H6創造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乘用車單車型銷量冠軍為朗逸,其當年的銷量為37.9萬輛。僅僅過了一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單車銷量就以增長了20萬輛的成績獲得冠軍,中國品牌在2016年的表現可圈可點。
第五,狹義乘用車銷量超80萬輛的自主品牌企業有4家,分別為五菱、長安、長城、吉利。劉明指出,80萬輛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代表達到了一定規模,因為汽車行業是一個規模效益的行業,只有企業有了規模,它才能在競爭中站住腳。對于中國品牌來說,曾經想突破20萬輛都是很大的難點,如今已經突破80萬輛,那么100萬輛也是指日可待。
第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比重為69%。2015年1~9月,該比重為62%,2015年10~12月為65%,再到2016年全年的69%,購置稅優惠政策不僅刺激了汽車消費,也對減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七,乘用車帶渦輪增壓車型比重為35%。而這一比重在2015年前9月份為27%。劉明指出,帶渦輪增壓的車型也代表著我們比較先進技術的車型,這樣車型銷量的比重大幅上升,說明政策還拉動技術的進步。
高增長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乘用車內需增速8.7%,第二季度的增速為12.7%,2016年上半年平均增長了10.3%。這與全年17.2%的增速相比也相差不少。而2016年第三季度,乘用車內需增長了27.9%,這一增速為近25個季度的最高點;到了第四季度增速有所下降,但也有20.2%,高于上半年。可以看出,2016年乘用車市場的超出預期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2016年乘用車高增速主要出現在下半年的原因是受到購置稅、宏觀經濟和一些其他政策的共同影響的。
“購置稅是一個最大的原因”,劉明指出。從國家信息中心統計的分排量乘用車內需同比增長率來看,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剛開始實施時,1.6升以下及1.6升以上排量車型需求是同步恢復的過程,但到了政策實施的后期,兩者的增長率差距就越來越大。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擔心政策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導致一部分消費者提前購車;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要迎合政策需求也需要一定的生產準備期,比如把一些接近于1.6升的車調到1.6升以下帶渦輪增壓車型,新車型的推出也拉動了車市的增長,購置稅政策在2016年三、四季度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從宏觀經濟來說,與2015年相比,2016年的經濟走勢雖然還有所下降,不過已經相對穩定,對于整個消費預期也有穩定的作用,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二手車新政的實施提升了整個汽車市場的活躍度,尤其是從8月份開始,政策的落地實施效果逐漸顯現,對新車置換的需求產生很大促進,這也是下半年車市高速增長的一個原因。
2017年預計乘用車需求增長8%
我國汽車市場的潛在增速仍然較高,至少是高于經濟增長速度才是合理的增速;另外,消費信心是決定短期內車市增速的主要因素,政策的調整會改變消費者對購買時機的判斷,對于車市需求造成較大波動。
對于2017年的乘用車市場,仍然與宏觀經濟、消費信心和政策息息相關。從經濟方面來看,多數宏觀經濟指標已趨穩,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仍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發展實體經濟,各大機構預測的經濟增速約為6.5%,穩中有降。從消費信心來看,也是偏穩定的。而在購置稅優惠政策方面,雖然優惠有所收窄,對購買力來說是負面影響,不過考慮到這一政策未來會繼續退坡,優惠刺激一部分人提前購車。此外,從其他政策因素看,二手車限遷的繼續放開會拉動新車消費;從企業營銷方面看,為了彌補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帶來的影響,不排除有些企業把政府縮減的優惠再補貼給消費者,以刺激銷量。
綜合各方面因素,預測2017年乘用車需求增長8%左右,回歸正常水平。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