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澳門這十年,可謂是一個迷失和傳奇的十年。無論是新任特首崔世安,還是澳門民眾,都期待一個超越“博彩澳門”的新澳門,盡管要實現這種期待和超越,選擇有限,道阻且長。
剛剛過去2012年12月20日,海風一如平常一樣,安靜地吹拂著澳門城的每一座建筑。像這些安靜的建筑一樣,這個城市的人們似乎對這個紀念日也沒有了太多的熱情。13年過后,這個一度引發諸多血淚的葡國殖民之地,真的開始將殖民的記憶放下,并從十年前開始,在中國的邏輯下生長,尋找新的城市繁榮路徑。
10年前,回歸后的首任澳門特區政府開放了賭權,將博彩業從一家經營,變更為多家企業共同經營。此時,回歸才3年的澳門面臨的現實窘境包括:由于澳門的制造業在1990年代就已經基本轉移到了內地,國際貿易地位也早被迅速崛起的香港取代,加上澳門的幕后控制人葡國政府一直采取“無為而治”的策略,澳門經濟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低迷期。
回歸后的首任澳門特區政府希望借助賭權開放破解澳門經濟困局。賭權開放后,美國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迅速進入澳門博彩業。中央政府則適時地推出了內地居民自由行政策,逐步放開了內地居民到澳門進行博彩業消費的口子。澳門博彩業急速繁榮起來。
轉折發生在2006年,這一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超過了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澳門就此成為世界第一賭城。
一年后的2007年,澳門人均GDP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首富”。在經濟高速增長之下,澳門居民的社會福利、生活水平也大大提升,直到目前,澳門居民享受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等。
歷史在此地片刻也不曾停歇,正如此地的興衰片刻也不曾靜止一樣。作為中國與西方交流的最早窗口,澳門曾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香港崛起后,澳門地位下降,直到回歸大陸后,博彩業又成就了澳門。但十年來,澳門的經濟成就來自于博彩業,澳門的所有問題也與博彩業有關,取得了經濟奇跡的澳門,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澳門這十年,可謂是一個迷失和傳奇的十年。無論是新任特首崔世安,還是澳門民眾,都期待一個超越“博彩澳門”的新澳門,盡管要實現這種期待和超越,選擇有限,道阻且長。
1. 西方的遠東“飛地”
1554年,當時任廣東海道副使汪柏破例讓一群葡萄牙商人在浪白澳登陸的時候,他肯定無法料到,一個改變中西方交流歷史的時刻開始了。
這一年,這批遠道而來的葡萄牙商船抵達廣東沿海,他們以船上裝載的送往北京的貢品潮濕為由,請求廣東地方當局能夠讓他們登岸晾曬。此時,汪柏是廣東海道副使。葡萄牙商人們為汪柏準備了豐盛的禮品——一些中國人尚不知道究竟的新奇小玩意。或許是這些小東西打動了汪柏,汪柏破例讓這些葡萄牙商人登上浪白澳晾曬物品,并允許他們在那里搭建房屋短暫居住。
位于澳門西南數十里的浪白澳,此時幾乎沒有什么中國居民,葡萄牙商船在浪白澳登陸后,經過多方周折,又獲得了在澳門建筑房屋居住、從事和平貿易的許諾,但必須向中國地方政府課以百分之二十的貿易稅。這個臨時性制度安排,不僅開啟了中國與葡萄牙之間關系的新時代,兩國之間從此基本結束了連年不斷的沿海武裝沖突,而且開啟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新紀元。
這些最早登陸澳門的葡萄牙人以及后來源源不斷東來的西方探險者不斷蠶食、擴大居住范圍,澳門逐步成為西方世界進入遠東、抵達中國的橋頭堡和一個重要基地。
再后來,葡萄牙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承租了澳門,按年交租,正式委派總督,正式采納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教育體制,一個早于香港數百年的西方“飛地”終于在遠東形成。
清代之后,隨著東西方貿易及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澳門在西方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在清政府不愿更多開放沿海港口的情況下,西方許多國家也開始利用澳門這個登陸中國最方便的前沿。
此后漫長的兩百年間,西方的思想觀念、文化以澳門為中心向內地不斷擴散、滲透,而在這個“東西方相互發現”的過程中,澳門始終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由此認為,澳門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是中國告別中世紀、進入新時代的開始。
鴉片戰爭后,香港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隨著香港地位的上升,澳門的地位逐步下降,在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讓位于香港。
直到1999年,回歸大陸讓澳門再次被世界以及內地人重新認知。
2. 亞洲城市“首富”
1535年開埠后直到1840年約300年間,由于獨特的歷史及地理位置,澳門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開放港口和東西方國際貿易的中繼港。其間,澳門的經濟結構主要是轉口貿易、傳統手工業及博彩業。租居澳門的葡萄牙人以此為基地,大力開展澳門與印度果阿(Goa)直到里斯本;澳門與日本長崎;澳門與馬尼拉直至墨西哥、秘魯的國際貿易,形成了以澳門為中轉港的全球“大三角”貿易圈。
上世紀70至90年代初,由于澳門擁有出口配額的優勢、港澳往來方便,以及澳門具有低稅的投資環境,大量港商將澳門作為制衣業、紡織業的生產基地,澳門由傳統手工業主導走向以出口加工業、博彩業、金融保險和建筑地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為主。以制衣業、紡織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在20世紀70及80年代極其輝煌,曾一度高占澳門GDP近37%。
然隨著香港轉口貿易的興起,以及內地的改革開放,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以來,澳門的加工企業逐步轉移到內地,出口加工及港口貿易迅速衰落。此外,由于澳葡政府長期實行“無為而治”,澳門經濟進入了多年的低迷期。
回歸前,澳門經濟已經連續4年負增長,失業率上升,社會治安持續惡化,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
回歸后,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以發展經濟為其首要工作,提出“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施政方針。在2001年施政報告中,何厚鏵明確提出“以旅游博彩業為龍頭”的產業政策。但是,澳門的旅游博彩業該如何突破?這是何厚鏵政府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很快,一個絕佳機會擺在了新一屆政府眼前。
澳門博彩業始于19世紀40年代,由澳葡政府頒布法令博彩業專營化。此后,從1962年起,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長達40年的壟斷經營權。2001年12月31日,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長達40年的博彩專營權即將到期。
何厚鏵抓住舊賭約到期的機會,作出了改變澳門歷史的選擇——改革博彩業制度、開放賭權、實行賭權多元化。
2002年,澳門政府通過公開競投,發放了三個博彩專營牌照——銀河娛樂(43.8,-0.20,-0.46%,實時行情)場股份有限公司、永利度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有65年歷史的澳門博彩專營制度就此結束。后來,博彩牌照經過三次轉批給,賭牌數目擴展到了6個,澳門賭業進入六雄逐鹿的新時代,澳門的博彩產業從此由一家企業變成了一個市場。
隨后,中央政府給予澳門的特殊政策也先后到來——2003年,中央政府開始實施內地城市港澳“自由行”和CEPA政策。2003年,全國只有49個城市開放澳門自由行,2011年已經增加到了近百個。訪澳旅客人數逐年大幅度上升,分別在2001年和2006年突破1000萬及2000萬人次大關;2003年,到澳門的游客為1180萬人次,2007年達到了1700萬人次,2008年則超過了3000萬人次。而最新的數據是,從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正式回歸算起,至2012年12月19日,13年間,僅從珠海拱北口岸出入澳門的就有9.1億人次。
澳門博彩業進入了新一輪的大繁榮時期,澳門經濟也隨之振興。
2001-2010年十年間,澳門GDP年平均增幅為14.5%。2007年,澳門人均GDP首次超越香港;2010年,澳門GDP年增幅為17.4%,人均GDP達到51000美元,位居亞洲第一;2011年,澳門人均GDP以6萬多美元繼續穩居“亞洲首富”寶座。
在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7月發布的亞太經濟體“國民福祉與生活標準”調查中,澳門在23個國家和地區中躋身第五位。
回歸當年,澳門GDP總量僅為490.2億澳門元;2011年,澳門經濟總量達2910億澳門幣,經濟規模是回歸前的六倍。2000年,回歸后的首任澳門政府財政收入僅為153.4億澳門元,2007年躍升至406.9億澳門元,2011年為1700億澳門元;2012年有望突破2000億澳門元。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失業率顯著降低,澳門政府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也隨之增強。政府通過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公共事業發展,實施中小企業援助、科技發展等經濟扶助政策,夯實了社會穩定的基礎。
回歸前,在澳門“月入過萬”已算是高薪厚職。而今,月入過萬在澳門已經算是普通職位。由于博彩業的迅速發展,博彩就業人口薪酬也迅速上升。只要家庭成員中有人從事博彩業,就可帶動整個家庭“脫貧”。
前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于2009年卸任前回顧十年經濟建設時表示:“澳門過往經濟發展并不暢旺,相當數量的基層家庭處于比較貧困的處境。旅游博彩業和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令一大批中青年得以進入薪酬相對優厚的行業工作,從而大幅改善了所屬家庭的整體收入,明顯縮減了貧富差距、改善了跨代貧窮。”
但很顯然,這些多是建立在博彩業基礎之上,拜博彩業所賜。
3. 博彩業一業獨大
站到澳門標志性建筑物大三巴牌坊前,向東觀望,可以看到由一個巨大的球形以及一個澳門特區區徽蓮花造型的金色大樓組成的金色建筑物——那是澳門著名博彩場所新葡京酒店所在地。從大三巴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達新葡京酒店,這里是澳門大型博彩場所的集中地,新葡京酒店隔壁不遠是永利公司、對面則是老牌博彩企業英皇公司所在地。
2005年,中央政府修改了澳門自由行條款,將澳門自由行的簽注改為了兩個月才能申請一次,同時加大了對官員出境的限制。
賭權開放后,澳門經濟高速發展并轉型為以旅游博彩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博彩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重新成為澳門經濟的龍頭產業。博彩業一枝獨秀,成為澳門經濟振興的主要動力和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2006年,澳門取代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博彩收益最多的賭城。2008年,澳門博彩毛收入達1098億澳門元,接近賭權開放前博彩毛收入的5倍;博彩稅收入達419億澳門元,占澳門政府收入的82%。博彩業占澳門GDP的比重則由1999年的23.98%上升到2007年的35.59%。
根據統計資料計算,1996-2010年間,澳門的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包括博彩業)以及本地 GDP 的離散系數均為44%左右,這意味著澳門經濟幾乎完全受博彩業波動所左右,相對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其不穩定性較高。
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澳門各類博彩項目毛收入達到1883億澳門元,比上一年增加57.5%,占本地生產總值的84.7%;2010年,澳門博彩稅總收入68776億澳門元,比前一年增加55.2%,占公共財政收入的77.7%。2011年,澳門博彩收入增幅達45%,博彩稅收在公共財政收入的占比高達80%以上;預計2012年,博彩稅收在公共財政收入的占比也在80%以上。
2012年12月5日下午,澳門英皇酒店3樓電子博彩機(內地俗稱老虎機)大廳內,上百臺電子博彩機前人頭攢動,一群來自內地、講一口標準國語的中老年女士正聚精會神地投注;旁邊還有幾個東北口音的中老年男士也在專心致志地操作。這里的電子博彩機每次至少需要投入20澳門元,每次至少按照0.5澳門元或1澳門元的倍數投注,這種玩法看似很小,但一個小時下來也可以輸掉幾萬元。記者嘗試了下,以100澳門元為本錢,玩了幾輪后贏了幾十澳門元,但隨后就一直輸,10分鐘之內,100澳門元就輸光了。
在博彩公司的VIP室內,短短幾分鐘之內輸掉幾萬、幾十萬非常普遍。到澳門賭錢一度成為一些官員、企業家的時髦之旅,珠三角的一些報章曾經多次報道一些官員、企業高管挪用大量公款在澳門賭錢、輸錢的案子。
2012年12月6日,珠海拱北口岸內某旅游公司一名負責接送旅客的員工對記者說,她在這里工作幾年了,幾乎每月碰到好多個輸得連回家的車票都沒有錢買的內地人。
為吸引更多普通內地游客到自己的博彩公司“體驗”,幾乎所有博彩公司在關閘外都設立了免費穿梭巴士,游客過關后可以乘坐這種免費巴士直達該博彩公司。還有的博彩公司為高端客戶(如一次在該博彩公司花費數萬元以上)提供五星級酒店的免費住房、餐飲。
也正是由于普通觀光客增量巨大,使得澳門博彩企業受案件的受影響不大,博彩收益繼續高速攀升。
但是,博彩業超常態發展不僅進一步奠定了自身的龍頭地位,并借由資源集聚的“馬太效應”和對其他產業的“擠出效應”,呈現出“一業獨大”態勢,在推動澳門經濟專業化的同時,也使得澳門的經濟結構單一化傾向日益凸顯。
于是,產業多元化在澳門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
4. 產業多元日益迫切
無論從人口還是陸地面積看,今天也只有50多萬人口、20多平方公里的澳門尚不及廣州的一個區甚至珠三角的一個鄉,因此清代的《采訪冊》將澳門稱之為“澳門鄉”。
在經濟研究者看來,澳門是典型的微型經濟體,資源配置空間有限,經濟發展易受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不夠全面、不夠協調,對博彩業過分依賴,將經濟命脈維系于一個單一產業顯然非常危險。
更何況,博彩業不同于一般產業,是一個道德上備受爭議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特異性:一方面表現在自身的暴利性質,它一旦發展為經濟體的主導產業,往往成為吸納生產要素的“洼地”,擠壓其他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進而扭曲經濟結構、增加社會成本,導致經濟結構極端化,發展風險劇增;另一方面,博彩業是一個政策依賴性極強的外向型產業,發展的好壞不僅取決于設賭地政府的開賭政策,更取決于客源地政府的禁賭政策。
澳門博彩業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來自內地政府給澳門的特殊照顧——開放內地游客到澳門賭博,但這個政策能持續多久,澳門人自己并不知道。
由于博彩業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澳門整體經濟的脆弱性和波動性增大。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新加坡賭博合法化、2007年中央收緊澳門自由行,均對澳門博彩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分享到:
0 時間:2013-08-20 來源:靈核網整理(www.ldhxc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