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與恐懼
那個時候的楊寧可能顧不上后悔。24歲創立第一家公司并且成功賣掉,第二次創業對他來說不過就是“從頭再來”。那時,中國互聯網盡管經歷了2000年的泡沫,但依舊是一塊未被挖掘的金礦,楊寧跟、這樣的海歸派擁有的共同優勢就是英語好,復制美國已有的互聯網模式成為了海歸們的首選。
“當時海歸融資比土鱉容易多了。”楊寧說。也是在1999年,回國低調創辦了百度。
當時楊寧也見過。對方也在四處找投資而焦頭爛額。楊寧笑著說,“但英語不好,所以融不到海外的錢。”
清華計算機系87級校友、互聯網人鄧永強對那段歷史如數家珍。“找過新浪的王志東,問150萬美元要不要,王志東看了一眼心想你那東西我花10萬就做出來了,同樣也沒搭理他。都是技術出身的人,所以很自負。結果反倒成就了今天的騰訊。”相比,楊寧的創業過程順利多了,但成敗卻是相反的。
從ChinaRen出來后,周云帆跟楊寧選擇了國內正在爆發的一個行業——無線增值業務,也就是SP行業。楊寧說,找錢的過程很痛苦,所以他們特別害怕不賺錢的行業,而空中網就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公司。
2002年3月,楊寧和老搭檔周云帆一起辭職,共同創立提供彩信服務的空中網。當時楊寧還在黑板上寫下了“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門戶的名字,后面加上“空中”,激勵自己的員工說:“我們以后是要和它們齊名的公司!”
2004年7月,空中網成立兩年后上市,成為最快上市的公司。當時只要路過西直門,都會對在一片面目模糊的大樓中樹立起的“空中網”LOGO印象深刻。但他很快感到了恐懼。SP是一個過早成熟的行業,兩年上市對于空中網來說并非意味著拿到了“門票”,反而是衰落的開始。“我當時本能感覺到了害怕,這個行業居然沒有政府監管。”楊寧對《中國企業家》回憶,后來當政府想管的時候,就把這個行業給管死了。正是最初的順利讓他陷入盲目的樂觀與貪婪。
就在空中網上市的同年,針對SP行業的大規模清洗開始了,空中網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2010年中國移動因為SP反腐案發,牽扯出一大批移動高層,包括卓望控股CEO葉兵、數據部副總經理馬力、中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總經理李向東等,甚至還牽涉到了原騰訊五大創始人之一曾李青,落馬者眾。
楊寧對記者表示,他一直跟董事會建議空中網轉型做手機無線業務,并多次提出SP業務的風險,但沒有人聽。空中網的一名早期員工對記者透露,楊寧是最后被排擠出董事會的。而壓垮空中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分眾無線。
2008年的3.15,分眾無線被央視曝光“垃圾短信”問題,而之前空中網跟分眾無線簽署了合作協議,承諾600萬美元的銷售訂單。央視曝光以后,眼看大勢已去,楊寧和周云帆開始為空中網尋找下一個主人,這個人便是被稱為“SP行業第一人”的王雷雷,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最低調的大佬。
第二個故事的結局便是,周云帆拋售了1.835億空中網普通股股票給王雷雷,楊寧辭去空中網總裁職務,而此后空中網的股價起死回生,一年多時間從3.88美元升值到13.11美元,王雷雷大賺一筆。此后周云帆從政,楊寧則轉身開始了第三次創業,這次是孤身一人。
空中網的故事對于楊寧來說意味著什么?
“知道了貪婪和恐懼的界限在哪里。”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