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與放下
第三次創業才是楊寧真正的“創業”,昔日的伙伴風流云散,現在跟他站在一起的,只有自己。
2008年底在跟周云帆賣出了空中網后,楊寧決定自己創業做“悟空搜索”,瞄準的是90后市場。
做“悟空搜索”來自于楊寧的一個“心結”——當年他沒有成為谷歌的第十名員工,但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搜索“夢”。在ChinaRen時代、空中網時代都沒有機會去做的夢,現在終于有了機會,卻發現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幻想。
“我犯了創業者最常犯的毛病,就是盲目樂觀。”楊寧說,前兩次創業的順利讓自己忽視了對歷史規律的敬畏,對自己的評估過高,認為人定勝天,這個認識讓他虧掉了好幾千萬。
楊寧掏出手機,一個個去翻手機上的APP,“你告訴我,你現在用的最多的是什么?可能是微博、微信,但肯定不是搜索。”楊寧認為,悟空搜索最大的失敗在于,創業的動力來自于創業者本身的“情結”而非市場的真正需求。
悟空搜索開發布會的當天,來了。他沒坐到前排,在后排悄悄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后給楊寧發了個短信,“最后一排上網,很高興看到你又出來‘混事’了!恭喜!”他知道楊寧的“搜索”情結,或許也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美夢,但他沒打算叫醒——“悟空搜索”的名字也是他10年前想出來的,10年后被楊寧用了。
悟空搜索最后沒有成為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甚至連這個名字都不為公眾所知。楊寧承認到最后甚至變成了“被迫”的堅持。為了周圍人的期待,以及自己的“心魔”,悟空搜索在燒掉了幾千萬之后,依然看不到方向。2011年楊寧將“悟空搜索”的業務方向進行轉型,并僅以股東身份參與,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天使投資人的工作。他承認悟空搜索是一個錯誤的“執念”。
“后來我回頭看自己的故事,我總結什么呢?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孕育著自己的毀滅。”他認為“創業”是自己心中的一個“執念”,如果不創業,他可能還是一個在美國打工的“屌絲”——后來在高盛的一次全球峰會上,楊寧見到了高盛的主席。在飯桌上楊寧對他說,三年前他就想進高盛,結果面試半天高盛也沒錄取。那個主席卻說:“看來我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楊寧這才意識到,如果自己當時進了高盛,即使熬了十幾年,論資排輩也絕不可能坐在一個飯桌上跟高盛主席吃飯。
但經過了三次創業,楊寧的感悟又深了一層。“執念是最沒有意義的。命運的強大在于看似你有選擇,其實沒有選擇。你說我當時選擇進了Google也好,賣掉ChinaRen也好,甚至選擇了不做悟空搜索也好,但回過頭來看,其實你心中當時都有執念,放不下執念等于沒有選擇。”楊寧說,發現自己不能在創業方面功成名就后,開始嘗試做投資人。經過幾年的投資實踐,如今他判斷一個公司未來可能有“巨頭相”的標準有三條:第一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賺錢、不盈利;第二有忠實的用戶;第三是同行和投資人都不看好。
“每一條都是我創業經驗的血淚史,都可以從中得到印證。”楊寧笑著說,人要活在當下。
這時,旁邊一個穿著皺皺巴巴的T恤、背著雙肩包看著像最普通的IT青年的人跟楊寧打招呼,楊寧突然就興奮起來,“你知道剛才是誰嗎?就是現在長城會的創始人文廚,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吧?很屌絲對吧?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哥們開了五萬人參與的移動互聯網大會。”
他頗有些得意地揚起了下巴,“我也是他的天使投資人。做‘天使’讓我尊重每一個看起來像屌絲的人。”然后頓了頓,“沒準就是未來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