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yang)奶粉品牌多為代工產品 發展勢頭(tou)愈(yu)演(yan)愈(yu)烈(lie)
很多熱衷于海外購物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遠萬里買回來的洋貨上赫然用英文標著“MADEINCHINA”。這一幕也正在奶粉市場上演,不同的是,中國消費者們很難看到誠實的“中國制造”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原裝進口”。
據了解,目前全國嬰兒奶粉品牌大概有三四百個,而其中近一半都自稱是從新西蘭進口或者是用新西蘭奶源。而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國市場在售的洋奶粉品牌中,有80%都不是原產地的品牌。因許多廠商看好國內奶粉市場,以及國內消費者對洋奶粉的“渴求”心理,所以一些國內乳企紛紛去國外辦廠、注冊商標,再將這些奶粉運到國內銷售。經過這一層“鍍金”之后,奶粉身價倍漲。
多為代工產品
很多熱衷于海外購物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遠萬里買回來的洋貨上赫然用英文標著“MADEINCHINA”。這一幕也正在奶粉市場上演,不同的是,中國消費者們很難看到誠實的“中國制造”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原裝進口”。事實上,有多少消費者正是沖這幾個字去消費的。“原裝進口”的奶粉相較國產奶粉來說,一般價格不菲。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原裝進口”的奶粉中,有多少是中資乳企生產的。
據了解,早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因國產奶粉信任危機導致的需求轉移,讓許多中資乳企看到了另一個商機:去海外注冊商標,或者到國外找奶粉加工廠“貼牌”生產。這類奶粉最后并不在國外銷售,目標群體還是國內消費者。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業內知名的雜牌洋奶粉有三大代工廠,分別是新西蘭善騰集團、瑞士赫爾達夫、澳大利亞塔圖拉。而目前國內有20多個所謂來自新西蘭的原裝進口奶粉,實際上都是由新西蘭善騰集團的奶粉代工廠生產。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其實早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就已經有國內企業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注冊奶粉品牌并貼牌生產,只是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勢頭。“如今中國市場上在售的進口奶粉至少有六七十個品牌是中國商家通過這種手法操作產生的。”王丁棉說。
利益驅動是主因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資乳企之所以去海外“曲線救國”,實在是因為這其中存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首先,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乳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而且原料奶的價格比較便宜。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奶粉的主要成分為脫脂奶粉、全脂奶粉和乳清粉,這3種原料的成本占奶粉總成本的90%以上。而這3種進口原料的價格均在10000元噸左右,即使加上10%的營業稅、1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一罐原裝進口的洋奶粉成本僅在60~90元,雜牌奶粉的價格就更低。但記者在國內終端市場看到的情況是,盡管是并不知名的雜牌洋奶粉,每罐售價也在300元左右。這類奶粉一般包裝精美,
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真假。記者甚至在一些雜牌奶粉包裝上看到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認證標識。
其次,有奶粉經銷商透露,中資乳企是在鉆監管的空子。因為本土奶粉的檢測指標需要幾十項,而洋奶粉的檢測指標只需要十幾項。針對奶粉監管“內外有別”的現狀,圣元國際首席執行官張亮表示,本土奶粉檢測有64項,風險監控有幾百項。“而從國外進口的奶粉,能檢測20項就很不錯了,很多制造商連最基本的許可認證都沒有。”
據了解,如今在國外注冊嬰幼兒奶粉的商標并非難事,隨便在網上一搜,就出來很多家自稱一年內可以辦妥整套程序的公司,報價多則上萬元,少則幾千元。其中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員表示,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受理國內企業海外奶粉品牌的注冊申請。
分享到:
0 時間:2013-05-24 來源:靈核網整理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