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市專家咨詢委員會政策法規組召開了本年度第二次專家咨詢座談會。為了更好地服務正在開展的“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此次座談會選定了三個與整治行動密切相關的議題,并特別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與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文明辦和市信用辦等單位就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座談會的議題主要有:個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群眾舉報材料作為行政處罰依據的合法性問題,以及城市管理委托執法方面的問題。對參會單位提出的問題,馬懷德教授逐一進行了解答,并提供了寶貴的對策建議。
第一,關于個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馬懷德教授認為,信用體系建設重在制度建設,建議盡快出臺地方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對信息征集的有關事項作出明確規定;對一些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可以規定公眾有權查詢相關信息,但不宜作為主動公開信息,只能作為依申請公開信息;同時要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在信息的有償使用方面,由于我市信用體系尚處于初步建設階段,馬懷德教授建議暫不采取有償使用模式。此外,在失信懲戒制度建立方面,馬懷德教授還建議充分整合本市信息資源出臺統一的失信懲戒辦法,形成信用監管合力。
第二,關于群眾拍攝交通違章等形成的影像資料能否作為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的證據問題,馬教授也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有必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力量,收集證據材料,提供違法信息線索。二是從行政處罰法來看,群眾舉報材料應該成為行政處罰事實依據的一部分,但有關部門必須對群眾舉報材料進行嚴格審查核實,只有確認真實、可靠且具有關聯性的材料才能作為行政處罰證據的一部分。此外,馬懷德教授還建議,對舉報行為進行獎勵力度不宜過大,避免催生職業舉報人以此牟利。
第三,在城市管理委托執法方面,城區和執法部門提出,針對城市管理過程中一些經常性、普遍性的輕微違法行為,能否將小額罰款委托給行政機關的協管員、社區工作人員、協助執勤的其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協助執勤的志愿者行使,以解決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馬教授建議:第一,可以將檢查權、監督權、指導權等委托給志愿者、協警、協管員等人員行使。第二,借鑒國內外大城市做法,充分利用現代新興技術和設備,在公共場所加密安裝攝像頭,并通過實現公安、城管攝像信息共享,可以有效解決取證難的問題。
此次專家咨詢座談會,重點對“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馬懷德教授的解答和寶貴建議,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也為問題的解決指明了方向。
版權聲明